• 51阅读
  • 0回复

草原之子——贾作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4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岁月留痕

  草原之子——贾作光
  古杨利
  每当想起他的舞蹈,我就会想到辽阔的草原、奔腾的骏马和凌空的鸿雁。他自称“呼德沁夫”(草原之子),蒙族人民也亲切地称他“玛奈(我们的)贾作光”。也正因如此,许多人都误认为他是蒙古族,其实他是满族,但却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
  那一年,贾作光23岁。处于失意之中的他跑到了“东北鲁艺”见到了吴晓邦,并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理想与困惑,还为他表演了自己的作品《牧马舞》。在吴晓邦的引导下,贾作光怀着对舞蹈事业的满腔热情,投身到内蒙古文工团,从此开始了他的舞蹈旅程。
  有一天,贾作光随着吴晓邦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海拉尔附近的一座庙前,他看到了一些带着面具的喇嘛表演驱逐魔鬼和瘟疫的宗教舞蹈。刚开始,贾作光对这些风俗感到害怕,不能接受这种舞蹈形式。但很快地,他认识到这些淳朴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性风俗舞蹈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一座值得挖掘的民族舞蹈宝藏。他开始对蒙古族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决定留在大草原继续追逐他的舞蹈之梦。节日里,他与雄壮的蒙古汉子摔跤、骑射;与他们一同在宴席上饮酒、唱歌。
  当然,最让他如痴如醉的还是与牧民们一同跳舞:“那样的朴实自然,那样的热情奔放,真让我热血沸腾!”这一切赋予了他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他就像一个“淘金者”,细心观察和挖掘遍布于草原、根植于人民的民间舞蹈,并不断创作出了大批反映草原生活、草原人民的优秀舞蹈作品,如《牧马舞》、《鄂尔多斯》、《海浪》。这3部作品被公认为是“20世纪的经典”,为后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许多舞蹈界同行称赞贾作光说:“你跳出了蒙古族人民最真实的生活。”贾作光说:“我不是蒙古人,但我热爱这个民族和这里的人民,我是吃蒙古人民的乳汁长大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舞蹈事业的辉煌!”
  贾作光一辈子共创作了150多个节目,一辈子坚持自编自演,许多作品长久地在中国当代舞蹈舞台上保留了下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