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在湖北南漳县,县、镇干部每月有三天“说事”日,直接到基层与群众“说事”。这种“说事”制到底能“说”出什么?请看—— 群众“说事” 干部办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5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在湖北南漳县,县、镇干部每月有三天“说事”日,直接到基层与群众“说事”。这种“说事”制到底能“说”出什么?请看——
群众“说事” 干部办事
  湖北省南漳县有个“说事”制度:每月5日、15日、25日为“说事”日,县、镇干部直接到基层与群众“说事”——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及时排忧解难。
  说“拢”了干群关系
  城关镇田家营村村委会主任受不住群众的“骂娘”声,与一名村民发生口角,并扭打起来,村民受伤住院半个月。在当月5日的“说事”会上,镇、村干部请来当事人在全村人面前说解疙瘩,双方各自检讨自己的问题,相互赔礼道歉,重归于好。事后,两人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提供‘说事’的机会,恐怕这矛盾会越积越深,关系会越来越恶化。”
  李庙镇刘坪村有一条20多米宽的河阻隔着两岸村民的交往。村民要求建一座桥,但村委会说资金困难,无法实施。久而久之,村民对干部就产生了怨气,干群关系逐渐冷淡了,村里的工作群众也不支持。“说事”制度推行后,架桥的事提上议事日程。在村干部的多方努力下,终于筹资1.5万元,架起了一座坚固的便民桥。
  县财政局有一名青年职工平时总认为领导有意和自己“过不去”,工作消极。在“说事”会上,领导主动承认对他的批评不分场合,方法不当,希望得到谅解。此时,这位职工也倒出了心里话:“仔细想一想,自己工作上的确还有一些问题,领导批评是对我的关心。”隔阂很快消除了,后来,这名职工狠钻业务,工作积极认真,大家都说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说“消”了怨气
  南漳县的“说事”制度让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说“消”了怨气,说“化”了矛盾,说来了一片经济大发展的好景象。
  2002年7月25日,几辆自行车叮叮当当驶进县城东关街还是泥巴路的几条无名小巷。
  “高书记到我们巷子里来了哟!”不知谁一声吆喝,居民们呼拉拉从家里涌了出来,把南漳县委书记高全明一行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高书记,您到我们这背街小巷里来做啥呀?”有人好奇地问。
  “不是说背街小巷是‘灯不明,路难行,卫生差,群众怨气大’吗?我今天特意来和大家‘说事’,听取大家意见的。”
  几天后,一场声势浩大的背街小巷硬化、亮化工程在县城展开。资金不够,单位筹、干部捐、群众集。为保证施工质量,县“四大家”所有领导分片包干,经常到包驻街巷督进度、查质量,解决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居民也动员起来了,白天争着为施工工人端茶递水,晚上自发轮班守护,生怕行人踩坏未干的水泥路面。两个多月的奋战,县城36条泥巴路全部硬化,所有背街小巷的路灯也亮了起来,一个个垃圾箱摆起来,一座座公厕也修建完善……在县供销社机关“说事”会上,一位职工代表反映,有一个基层供销社在破产中,由于可变现资产少,无力上缴养老金,6名退休老干部闹着要到县里上访。县供销社党委闻风而动,立即与县社会保险局协商,以房产抵付了养老金,解决了6名退休老干部的后顾之忧,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
  说“实”了作风
  群众“说事”,干部就要“干事”。“说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促进了干部转变工作作风。
  东巩镇是全省煤炭生产大镇。
  2002年6月份以来,各煤矿推行安全“说事”制度。通过定期说安全,使安全隐患整改率达90%以上,安全事故大幅下降。
  2002年7月29日,县委书记高全明头戴安全帽,手提矿灯一头钻进东巩镇夹子沟1号矿井,见到两名正在生产的矿工就问:“在这里干活安全吗?”“安全,矿里每半月一次‘说事’,主要说安全生产的事,能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高书记,您怎么也来钻矿井呀?”高全明一出井口就被矿工们围住。
  高全明语重心长地说:“我今天是来矿上‘说事’的,说的就是安全事。井下一个人,井上一家人,你们一定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啊!”
  一次,县体改办领导到破产企业宏蓝医药化工厂“说事”。企业清算组负责人汇报了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天后,企业80名职工养老保险等一批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难题得到解决。企业原副厂长冉成华竖起大拇指称赞说:“体改办领导的工作作风就是扎实,企业破产了,但他们仍然热忱为企业服务,真让人感动!”
  实行“说事”制度以来,南漳县共“说事”1.2万多件,解决各类问题近1万件。如今的南漳县底气足、干群和、人气旺、事业新,到处都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万众一心奔小康的景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