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古榕·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5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名家新作

  古榕·竹
  郭风
  十八九年前,我的工作单位迁址至福州近郊凤里村的一座小山上,前临通往洪山桥的古道西洪路。最初数年,目及的都还是一派村野景象,除了低矮、简旧、富于民俗趣味的民居、小店、稻田、菜地之外,还能见到几口池塘和几棵古榕。后来由于郊区逐渐发展商业和趋向城镇化,池塘被填成平地,用以建筑七八层高的住宅楼房,楼房底层有农贸市场、小型超市、米店、饭店、茶店、药店、个体诊所、美发美容店等,环境因之起了变化,人为的原因与天灾的原因,稻田、菜地、池塘没了,古树少了,原有的村野气象消散殆尽。
  我的工作单位地居山麓,大门口通往办公楼的道路,虽然铺上水泥,仍然具有山坡的地势,坡陡。路之右侧有一棵古榕,树高超过八层楼。此前,这棵古榕早已成为村民崇拜的神物。记得,在此筹建办公楼和宿舍楼之初,曾见到古榕粗壮的树干上设置供奉神明的神位,神龛挂着黄帐,香火鼎盛。其实,榕树确有其引人尊崇的品质。比如,那些古榕,越是高寿,越见其生命不衰,越见其强壮,似乎能给人以一种吉祥之感;其树阴往往覆盖面很广,加上垂下很多胡子一般的气根,似乎能给人以一种老年人的仁慈之感。我对这棵古榕深感欣慰,早晨或夕暮,常到树下休憩,或散步,或坐在树根上听听树上的鸟鸣,听听树间的风声;有时冥想,有时思考个人的人生历程。对于这棵古榕,我曾想及一件史实:明代有一良吏名曰张伯玉,在任福州太守期间提出“户植一榕”的倡议,受到公众的欢迎。福州地区迄今尚能见到一些古榕,如生长于本单位的这棵古榕,倘若与当年张伯玉的倡导有关,就更值得珍重。
  那具有斜坡地势之通道的左边、古榕的西侧,有一块五六平方米的小草坪,上生若干罗汉竹,置两块瘦长的太湖石,自成格调,具有一种我国传统小品画的画意。所谓中国小品画,始见于北宋中期,盛于明清。篇幅很小,多为文人抒发某种情意之作,其佳者,很能感人。那一小块草坪上所出现的一种画意,不俗自在,亦颇感人,心窃喜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