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热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5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闪光的足迹·散文特写

  热土
  石东妹 陈君
  2002年4月12日,孟西平离开了温馨的家,离开了即将参加中考的儿子,带领新乡市总工会驻村工作队,来到了新乡县郎公庙镇张庄村。
  走在坑坑洼洼、歪歪斜斜的村道上,陪同他们的镇干部一边忙着掸身上的尘土,一面唉声叹气地唠叨村里的情况:1998年至今,村“两委”一直处于瘫痪状态,没有发展过一个新党员。村里的集体经济为零,提留多年没收。村里没有干部经费,也没有办公地点。建房无规划,农舍随意挤占公用道路。他指着前面一座灰蒙蒙的瓦房:“这就是学校校址,危房,有的都塌啦。”“那学生们怎样上课呢?”孟西平关切地问。镇干部一脸同情加无奈:“借民房,挤公房呗!这里的教学质量成了全镇倒数。”
  从参加工作到任职市总工会副主席,孟西平和基层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但这晚,孟西平第一次彻夜难眠。她没想到,这座离市区仅十五公里的村落,竟与城市里的一切有着天壤之别,远离现代文明、贫瘠落后、步履沧桑,至今仍在唱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调。
  几声啼鸣,打破了村庄的寂静,西平抬眼望去:几缕金色的阳光透窗洒来。西平精神为之一振,她披衣敞门,贪婪地呼吸着飘满麦香的空气,迎着晨曦,开始了第一天的工作。
  正如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里的工作比孟西平想象得还要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没过几天,村里就出了大事。张庄与邻村的村民为了三百亩土地产权闹起纠纷,两村的数百名村民聚在一起,摆开了架势准备械斗。闻听此讯,西平撂下饭碗,领着队员一路奔跑赶往现场,两地村民正情绪激昂。孟西平让队员们赶快上前维持双方秩序,自己站在“中界线”上扯开嗓门做思想工作。她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话语,终于让两村村民心情平静了下来。
  那些日子里,西平白天往返地头和村民家中做疏导工作,晚上召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常常熬到深夜。工作的劳累再加上水土不服,她一下子消瘦了十几斤,清癯的面颊,黝黑的皮肤让她一下子变老了好几岁。
  通过驻村工作队深入细致、耐心周到的工作和教育,村民们最后找到了依法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多方面搜集材料、理清思路后,孟西平首先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工作队工作的切入点。她把村民的期望归类排队,分轻重缓急,一件件去办。向村办小学捐献了二十多只日光灯和电线,解决了教室采光问题;联系企业,无偿运来煤渣六十吨,平整了一千多米的村中道路,解决了村民雨天出不去的行路难问题;对五保户、困难户进行了慰问,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聘请有关专家进村为农民讲解科技知识,提供技术服务,引导农民利用科学发展农业;开展卫生下乡活动,聘请医疗专家来村里进行义诊,帮患有疑难杂症的村民找名医名药……件件实事,办在了村民心坎上,工作队住所成了村民的“交心所”,谁家有了难事、窝心事,都要找孟队长和队员絮叨絮叨,婆媳不和、儿孙不孝、邻里纠纷……张庄的面貌一天天在变化,散落的人心一天天在聚拢,“瘫痪”的班子重新站立了起来。为了进一步加快张庄的发展,工作队和两委班子共同制定了适合张庄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其中建校是当务之急,也是最让人挠头的事。两度建校曾被搁浅,遗留的问题迫使这次建校几度停工,后期款项也迟迟没能到位,东跑西颠的孟西平感到心力交瘁。但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和希冀的眼睛,像给她体内注入一剂强心针,她把苦涩咽进了肚里,又开始拼命地奔走忙碌。
  村里有人不解:“孟队长,你到底图个啥?”西平笑了:“啥也不图,觉着自己想干!”村民翘起了大拇指:“孟队长,你是这个!”
  楼层一天天高起来,快到竣工的时候了,孟西平也想家了。多少个双休日没有与家人团聚?多少个日日夜夜没与丈夫通电话?孟西平环顾着自己住的小屋,潮湿反水的地面使墙面上洇出片片碱斑,令她想起自己身上那些成片的湿疹。大楼竣工后应该回家好好洗个热水澡,亲一亲独自跑到考场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儿子,看一看年迈多病的父亲,为疼她爱她的丈夫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走到张庄村口,她忽然想起明天是儿子的生日,该送他点什么呢?哦,张庄的泥土,儿子,你会喜欢吗?
  (作者单位:新乡人民广播电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