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为“三农”问题“把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6
第5版(社会观察)
专栏:征文活动综述

  从去年8月1日开始,本报群众工作部和福建省农科教结合协调领导小组联合举办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农村工作创新”征文活动,现在圆满结束。其间,陆续刊登了征文稿件17篇,并用一个整版刊登有关专家、领导干部在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参与此次征文活动的有农民朋友、乡村干部、省市领导,还有专家学者。大家对“三农”问题热情关注、建言献策——
  为“三农”问题“把脉”
  本报记者 马国英
  农村经济如何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怎样推进?来稿讨论的问题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
  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大家探讨的重点题目。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杜远明同志的《如何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增加投入改进补贴减轻负担》、宁夏银川市委书记王正伟同志的《推进全面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天津蓟县县委书记孙振清同志的《实现城郊型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等,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问题进行探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李成砚同志的《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要注意三个结合》、本报记者王维香同志的《实践创新在孙桥——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见闻》,介绍了建设农业科技开发园区的经验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肖万春同志的《农民增收要有新的战略思路》,则对农民增收提出新的思路。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福建农林大学林卿、郑少红同志的《下派三支队伍破解三道难题——福建南平市探索农村管理新机制》,以福建南平市的经验为例,对农村管理机制创新进行了探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高旺、陈文良同志的《农村党支部在基层民主建设中如何发挥核心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和程序》,湖南湘阴县委书记李劲夫同志的《改进形式创新载体——对加强村党支部建设的探索》,从理论上探讨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改善党的领导这一重要课题。
  我们特别选登了一些介绍地方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方法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借鉴。如河南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党委书记于若文同志的《建立工作协商会议制度架设干群“连心桥”》、河北馆陶县委办公室牛兰学同志的《馆陶县有个“星期一夜谈会”》、寿光市委组织部李华刚、李炳泉同志的《建立“两会一组”强化民主监督——山东寿光市着力建设农村政治文明》。“夜谈会”、“工作协商会议制度”等,都是当地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新的结果,能有效解决问题,受到群众的欢迎。
  四川自贡日报社傅仕彬、杨眉同志的《自贡市政府信访下乡流动服务站——直面民情解民忧》和河南淅川县张福振同志的《赈济透明才能公道》,分别介绍了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一种新工作模式。
  一些反映农村基层干部扎实工作、与乡亲们一道艰苦创业的稿件也是此次征文稿件中的“亮点”。如河北行唐县龙兴庄村党支部书记杨润月同志的《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阐明了一个道理:只要“把群众最盼、最缺、最急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办”,干部就能够得到群众的支持,工作就好做。
  来稿也反映了当前农村亟待解决的经济基础薄弱、干部年龄老化、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
  一些地方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任务艰巨。湖北十堰市市委组织部研究室汤宏同志在来稿中说,山区的绝大多数乡镇属“吃饭型”、“维持型”乡镇,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本来就十分紧张,农田水利、修路架桥、计生服务、教育、“五保”等社会公益性事业也亟须投入资金。一些基层干部反映,考虑到义务工等费用,今后像抗洪抢险这样的紧急事情如何组织群众参加值得研究。
  乡村负债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四川剑阁县武连区马灯乡党委副书记郭子松同志说:“截至目前,剑阁县12个区57个乡镇,负债1.2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近200万元,有49个乡镇干部工资只发到去年的3月份。乡镇为完成任务及保持现状,在欠、贷、要等断路的情况下,开始承诺以来年农业税作抵押,向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借高利贷。很多乡镇已将2003年至2004年农业税抵押光。”
  农村干部年龄老化、作用弱化的问题不容忽视,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后继乏人。广西桂中日报社徐继良同志在来稿中说:“以玉林市为例,该市6370名村干部,46岁以上的就有2613人,占41%,有的地方还有70岁的村干部;据柳州地区统计,全地区62415名农村党员中,56岁以上约占一半,个别地方还有60多岁的支书、村委会主任,不少地方在选配村级干部时,已经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观念滞后,领导与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有力的措施和长远的规划,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短缺。浙江余姚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副校长赵永焕同志说:“余姚市原来有22个乡镇文化站,文化设施总面积从1989年的15696平方米减至1995年的4385平方米,7年来
  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70%多。这种趋势现在还在持续。而这些文化设施利用率达40%左右的仅占1/4,完全闲置的超过1/4。”
  投稿的读者在谈上述问题时,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做法也进行了探索。我们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三农”问题的热情关注,更看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因为所有的关注与探索都是自信的,务实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