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建筑工地欠薪难题怎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7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北京宣武区劳动监察大队接到的欠薪投诉中,七成以上是建筑行业的——
建筑工地欠薪难题怎解
本报记者 江夏
年关近在眼前,北京市宣武区劳动监察大队的三部热线电话愈加热得烫手。
  “我们接到的关于欠薪的投诉中,70%以上是建筑行业的。可以说没有一个建筑工地不欠薪的。”身着制服的队长张仲艳快人快语,“建筑市场这么混乱,能不拖欠吗?有的建筑工程,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不具备开工条件就批准上马了,再加上层层转包,开发商—大包—劳务公司……一层欠一层,一茬压一茬,拆了东墙补西墙,明年才结今年的账,这在建筑行业都成了不成文的行规了。”
  劳动监察大队的十几个人,面对的是区内上万家企业。按张仲艳的话说,能想得到的招都想了,都试了。据了解,宣武区劳动监察大队是北京市劳动监察系统连续几年的先进单位,从去年开始,他们在北京市首次实施按建筑、餐饮、娱乐服务等行业分类进行监察管理,并把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延伸到了街道。去年一年,监察大队共检查用人单位3055户,受理群众举报88件,为417名职工追回拖欠工资46.3万元,追缴社会保险费3.35万元,规范劳动合同26513份。他们还在区内上规模的建筑工地开展了自检、抽检,要求该支付工资的,必须支付工资,暂时有困难的,必须作出明确承诺,打好欠条。从去年10月到现在,在他们的监察之下,仅建筑工地就发放工资6000多万元。
  让张仲艳着急上火的是,劳动监察部门的执法手段太弱,只能靠苦口婆心,靠工作技巧。“我去国外考察过,那里的建筑商为什么没有欠薪的,人家有法管着呢,谁敢以身试法,弄不好要坐监狱,要破产的。我们可好,发现了没签合同,没办社保的,还得逾期3个月才能强制执行,一个程序走下来要4—5个月,工人等钱活命呢,等得了吗?关系到人身权益的法律执行程序就得简洁,什么‘限期整改’,发现问题就得马上纠正,15天以后,还不改的就应强制执行。我觉得在法律法规的罚则上应该力度更大些。”
  记者问,是不是能够建立一种类似商家先行赔付那样的承包商先行垫付制度呢?毕竟农民工是弱势群体,法人之间清偿债务,总比索债无门的单个农民工要容易。各个环节的老板们再难,还能难得过等钱吃饭的农民工吗?
  张仲艳说,是啊,我们也是这个想法,一个工程要开工,不仅要通过建设部门,还应在劳动部门备案,建立工资预留基金账户,这就有制约了。农民工欠薪的问题,虽然是“老大难”,但并不是解决不了,关键要看下多大决心,关键要看政府的综合管理能力,要靠各有关部门协同作战。
  问起目前的情况,张仲艳一家家数下来,菜市口、牛街、白纸坊、天桥危改……宣武区4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地差不多都给工人支付了50%—70%的工资。从张队长的语气中,记者听不到一点轻松感,她一再强调,我们可不敢说大话,去年我们一直忙到大年三十晚上8点多,督促承包商借钱给等着过年的工人发了部分工资。现在一些工地的劳资双方还在协商之中,这根弦一刻也不敢松。
  最后,张仲艳说,如果不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我们监察大队就只能是“救火堵漏”,农民工的欠薪问题就很难根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