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栾付相的人生价值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7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人物

  “有生之年力求有所作为,身后也要做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1月上旬,栾付相在唐山市无偿捐献遗体公证仪式上笑谈人生价值。请看——
栾付相的人生价值观
  本报记者 武卫政
  栾付相是唐山市最早提出无偿捐献遗体的志愿者。唐山市启动“博爱工程”1个多月来,已有49人公证捐献遗体,近千人签名捐献骨髓,栾付相感到欣慰
  1月上旬,河北省唐山市举行志愿无偿捐献遗体集体公证仪式,应邀到会的嘉宾中有一位86岁的耄耋老人,他是河北省理工学院的退休教师,名叫栾付相。
  去年底,唐山市启动“博爱工程”,1个多月以来,已有49人办理了遗体捐献公证,近千人签名捐献骨髓。作为唐山市最早提出无偿捐献遗体的志愿者,栾付相对此感到非常欣慰。
  1997年,栾老师80岁时,向学院党委郑重地提出无偿捐献遗体,并作了公证,大家称赞他在移风易俗方面给市民带了个好头。以后,举凡有集体性的活动,栾老师总是要被请去给大家说几句。栾老师说:“有生之年力求有所作为,身后也要做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有生之年力求有所作为”是对栾老师生活的真实概括。1958年,河北省理工学院建校,栾老师便在此任教,1977年退休以后,他还带课,兼做学生思想工作,从那时到现在,他担任过6个系30多个班的班主任和政治思想导师。为此,学院专门为他留了一间办公室,20多年来,每个工作日上午,他准时“上班”,风雨无阻。
  “身后也要做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则是栾老师对无偿捐献遗体的认识。
  “我活着都把名呀利呀等身外之物看得很淡,死后又何必留恋一具生命已经停止的躯体?如果通过研究我的遗体能够拯救和延续更多人的生命,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栾付相如是说
  “1994年以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死,也没考虑过自己的年龄。因为身体一直很好,能做好多事情。可到了1994年12月25日半夜,我突发心肌梗塞,被送进医院紧急抢救,医院两次发出病危通知。死神在向我招手,可我没去报到。经过大夫的努力,我又活过来了。”
  “经过这一劫,我开始考虑生死的问题。生老病死,人人不能幸免。一旦死去,往火葬场一送,化为灰烬,什么也没有了。难道死后就不能再为社会做点什么吗?我想到要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校做研究之用。怕家人不理解,我就先给老伴吹风,她支持我。1997年,在祝贺我80周岁的家宴上,我把这一决定郑重地给全家祖孙三代十几口人讲了,大家都支持我。学院党委也支持我,公证处在为我这一决定做公证时也以实际行动表示了支持,他们没有收费。”说到这里,栾老师爽朗地笑了。
  “古人说,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我的看法是,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生之年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面对死亡也就有相应的态度。我生在旧中国,青年时代的理想就是要为多灾多难的祖国多做有益之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开始懂得,人的一生应该有一个更远大的理想,这就是要为祖国奉献一生。到今年2月12日,我就满86周岁了,回顾这一生,虽然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几十年来一心一意教书育人,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我活着都把名呀利呀等身外之物看得很淡,死后又何必留恋一具生命已经停止的躯体?如果通过研究我的遗体能够拯救和延续更多人的生命,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栾付相做事总是想着别人,学院两次调房子,他没要;兼任班主任20年,没要过一分钱报酬……
  在这位笑谈生死的老人面前,记者强烈地感受到他对青春、对生命等人世间美好事物的一片深情。
  在栾老师家中,一幅生活图景展现在记者眼前:房子很小,未作任何装修,房间光线不好,水泥地面,墙已发黑,设施陈旧,家具老式。栾老师说:“这是唐山大地震后第一批建起来的住宅楼,当时能分到这套房,是领导的照顾,所以这几年学院两次给我调房子,我都没要。”
  学院党委书记刘允正感慨地对记者说,栾老师做事总是想着别人。他从1983年开始兼任班主任,至今没要过一分钱报酬;到外地讲课或做报告,不要劳务费,不要纪念品,自己拎着行李挤火车、汽车;工资除了维持日常生活开支,大部分都捐给了希望工程和灾区,现在还资助着5个在校特困生。(附图片)
栾付相笑谈人生。 本报记者 武卫政 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