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发挥后发优势 促进跨越式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7
第9版(理论)
专栏:

  发挥后发优势 促进跨越式发展
  夏文斌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一论断是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主要任务而提出来的,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看,一些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往往能够抓住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历史机遇,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信息化为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新的机遇;信息技术的迅速扩散为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我国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和外国资金。我国要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需要紧紧抓住新的历史机遇,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以有力地促进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尚未完全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新的世纪,面对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我国要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将信息化作为发展的动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0%左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而且比发展中国家35%的平均水平还要低,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空间还很大。“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将高速度发展。到2005年,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并且信息技术将向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全面渗透,从整体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新型工业化道路可以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日益显示出高新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地位。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产业,科技含量高,渗透力强。信息技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以人才为依托,这些都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只要我们紧紧追踪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加快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的研制和开发,就能够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新型工业化道路可以提高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大,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传统产业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只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老工业企业的改组改造,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够增强传统产业的活力,适应市场竞争,为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夯实基础。
  新型工业化道路既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希望之路,也是一条充满挑战的不平坦之路。走好这条道路,还需要在学习、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过程中,努力增强自身的知识创新能力;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等等。这些问题处理得好,就可以使我国经济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