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创新中国——改革发展的世纪性变迁》简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7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创新中国——改革发展的世纪性变迁》简评
邓祥俊
庞松主编的《创新中国——改革发展的世纪性变迁》一书,近日已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创新为主线,比较全面地叙述和分析了1992年—2002年的10年间,也就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至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有助于人们加深对我们党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条件下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的理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的历史,是一部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该书所撷取的1992年—2002年这个阶段,是中国以磅礴之势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10年。作者认为,十四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整体推进阶段,创新成为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在宏观层面上,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不断推动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交织着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创新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和发展的历史,就是创新史。作者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丰富史料,用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跃上新台阶,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等历史性跨越的大量史实,突显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进而阐明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日趋发展的时代条件下,一切改革和发展都带有创新这样一种“世纪性的内涵”。
  作者对这段历史的考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较好地体现了十四大报告、十五大报告和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方面,作者注重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中理出纵向发展线索,改革到哪一步,发展到哪一步,就写到哪一步,比较符合客观历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