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杯弓”不是“蛇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7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点到为止

  “杯弓”不是“蛇影”
  白丁
  “9·27”“中毒”事件并非中毒,这种“中毒”假象,好比是“杯弓蛇影”。
  “9·27”事件的始作俑者是“乳糖不耐”,而乳糖是牛奶的重要营养源,没有乳糖,牛奶的营养成分就会大大降低。可是,饮用牛奶,就必须克服“乳糖不耐”的弊病。怎么办呢?为了把这种乳糖过敏降到最低程度,饮用时最好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而且不能空腹喝奶。
  据专家介绍,现行的乳品加工工艺完全可以把乳糖导致人体过敏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工艺解决办法是将牛奶通过特定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将乳糖转化为乳酸或酒精,可是这样就会完全改变牛奶的固有风味和质地,不少人难以接受。近年来,直接添加乳糖酶的商业化生产技术,可将乳糖转化为半乳糖和半葡萄糖或者其他单糖,但目前这些乳制品还没有被指定作为“学生饮用奶”加以推广。
  万祥学校“中毒”事件,告诉我们的不只是“乳糖不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同时提请人们注意:学生饮用奶安全须臾松懈不得。
  试想,如果学生饮用奶质量不过关,那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怎样的危害?对刚刚勃兴的中国乳业是怎样的一种打击?虽然国际上“学生奶”推行已有50年历史,而在我国不过短短3年,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认识与经验不足,群众的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还比较缺乏,需要长期努力才能有效,但这绝对不是忽视学生奶质量的理由。
  学生奶质量,必须常抓不懈。因为,“蛇影”固然不可怕,但如果来了“真蛇”,真的因为学生奶质量出了问题,麻烦就大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