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做好三个“加法”和两个“减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7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新视野·展望2003

  做好三个“加法”和两个“减法”
  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 马晓河
  增加
  基础设施投资
直接补贴数量
金融制度供给
  减少
  农民负担
农业税收
  2003年,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并能够使农民增加收入的宏观政策因素将继续增加,这会促使“三农”形势继续向好的方向转变。这些有利因素估计有以下几条:一是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将会向全国农村范围扩大,使每个农民都能享受到此项改革的成果;二是在国债安排上,国家将会向“三农”倾斜,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三是各级政府还会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帮助农民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四是各级政府都会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继续清理阻碍农民进城的歧视性政策和种种不合理收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五是继续扶持农村弱势群体,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
  在上述五大因素作用下,我认为如果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2003年“三农”形势会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向好的状态发展,主要趋势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将明显加快,优质和专用农产品种植面积会不断扩大;乡镇企业稳步增长,为农民提供的就业机会将继续增加;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份额会有下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有望超过2500元。
  要想让“三农”形势继续向好的状态发展,当前国家必须高度关注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城乡基础设施供给水平差距在扩大、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差距也在扩大,这反映了目前我国在加速工业化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因此,我以为今后我国“三农”政策应从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入手,调整和转变“三农”政策目标,并制定相应配套的政策措施体系。在“三农”政策目标上,尽快实现两方面的调整和转变,一是国家的农业政策必须从追求产品平衡目标尽快向收入目标过渡,要紧紧盯住农民收入目标制定农村相关政策。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由依靠农民自身向以国家为主的政策目标过渡,让农民能享受到同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
  围绕两大农村政策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农村工作要做好三个“加法”和两个“减法”。三个“加法”是:一要调整财政和国债投入结构,大幅度增加对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尽快解决农民行路难、通讯难、就医难、上学难、用电饮水难等问题;二要调整现行农业补贴结构,减少流通环节补贴,增加对农业主产区和贫困地区农民的直接补贴数量;三要增加农村金融制度供给和资金数量供给,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两个“减法”是:一要坚持农村税费改革,将农民的负担减下来,并采取配套措施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二要探索减免或取消农业税的可行办法,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创造条件,并给农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