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安达的“牛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7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地方经济

  安达的“牛经济”
本报记者 郑剑
  说起黑龙江省安达市,不少人会感到有些陌生;但提起“红星”牌奶粉,很多人想必比较熟悉。“红星”牌奶粉就是安达市的拳头产品之一。
  安达市位于松嫩平原腹地,与油城大庆相距不过十几公里。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是全国唯一经农业部命名的“中国奶牛之乡”。近年来,该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想方设法做大做强“牛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
  安达市境内草场面积达272万亩,拥有羊草、野古草、野芒豆等230多个草种,其中羊草占70%以上。这里的羊草富含奶牛发育所需的粗蛋白、粗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据说是世界同类草场中少有的。正因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养牛成为安达的传统产业,并创下了许多国内第一。早在20世纪初,俄罗斯、乌克兰、荷兰的侨民就纷纷来安达养牛。60年代,安达先后引进“美系”和“日系”荷兰黑白花种公牛,对奶牛品种进行改良,形成了“中国黑白花奶牛”群体,被国家定为优良奶牛。1953年,我国第一个机械化乳品厂——安达乳品厂建成投产,“红星”牌乳制品从此畅销全国,并出口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但安达市的“牛经济”形成规模、打出名气、做大做强,还是近些年的事。市委、市政府围绕充分发掘“中国奶牛之乡”这一无形资产的巨大价值,盘活自然资源,招商引资引智,培育龙头企业,大做“牛经济”文章。着眼长远,加大草场改良力度,使饲草质量不断提高,既满足本地养牛业的需要,还出口国外。因势利导,鼓励农民把养牛作为致富主产业,全市肉、奶牛存栏8.5万多头。1997年,万宝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建起家庭式牧场,肉、奶牛数量已由当初的几十头发展到1100多头,2001年出售鲜奶1200多吨,赢利200多万元。在乳品加工上,引进世界银行贷款在红星集团兴建了2万吨牛奶保鲜项目,并开发出全脂甜奶粉、婴儿奶粉等20多个不同功能的奶粉和保鲜奶系列。同时,还搞起了肉制品、骨制品、革制品加工等,使牛肉、牛皮、牛骨、牛角、牛血、牛脏器等都得到合理利用,实现了产品的梯次增值。
  牛,成了安达市兴业富民的主角;“牛经济”,造就了安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色。现在,在乡间农户,到处可以看到牛的踪影。市委书记王英和自豪地说,发展“牛经济”使我们找到了政府和农民的共同点、富市和富民的结合点,农民因此人均增收达数百元,市财政也连年大幅度增长,2001年达到2亿多元,位列全省各县市前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