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父亲写春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6
第5版(社会观察)
专栏:朴素人生

  父亲写春联
  河北万全县 张训
  父亲离开三尺讲台已经12个年头了。每逢春节,父亲都要走街串巷,用他几十年一贯的柳体字为村里的乡亲们写春联。
  我刚记事时,父亲写的春联内容不外乎是“抓革命促生产形势一片大好”之类的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的几年间,母亲和兄长披星戴月辛勤劳作着家里那10多亩地,我们家此后也摆脱了“四属户、缺粮户”的名声和无奈的尴尬,做到了自足有余。没几年便盖起了新房,置办了家具,迎娶了嫂子。这时候父亲的春联又变成了“联产承包富万户党的政策暖千家”,横批“芝麻开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全国上下经济建设日新月异。乡亲们娶媳妇盖新房,买摩托装电话,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围着市场转,生活一天一个样。哪一样不值得写几张大红对联,饮几杯白酒,庆贺一下,抒发情怀呢?此时父亲在春联里又增加了“改革拓富路开放结硕果”,“国富民强千家喜政通人和万户欢”的新词。
  如今,我们小县城街道宽了,还有了小公交车,楼房多了也高了,吃穿讲究时髦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父亲说从他退休到如今,这变化快得让他有点眼花缭乱,东西丰富得让人目不暇接,写对联都不知该编什么词儿合适了。不过父亲已经想好了十六大召开的贺联:“富足安康百姓喜美意延年国运昌”。
  去年11月18日报纸一到,我便挑了一份印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六大报告的报纸给老父亲寄了去。一周后,恰逢妹妹搬进新购的楼房,前来张罗的母亲告诉我,收到报纸后父亲戴上老花镜看了整整3天,一边看一边还在本子上划拉着,还让母亲捎来一张纸。我打开一看,映入眼帘的是那熟悉、隽秀的柳体字:
古稀老翁读报告,大会精神实在好。
十条经验须坚持,“三个代表”心田烙。
各族人民齐努力,小康社会定来到。
惟愿再活二十年,身临其境乐陶陶。
到时再书柳体联,民族强盛传捷报!
我仿佛看见年逾古稀仍精神矍铄的父亲,又抓起了毛笔,饱蘸浓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