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形成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8
第9版(理论)
专栏: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怎样认识劳动特别是信息时代劳动的作用,怎样认识各种劳动之间,以及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今天刊发的这组文章阐明,劳动是财富的初始源泉,生产活动有差别,但劳动无贵贱。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无论贡献大的劳动,还是贡献小的劳动;无论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还是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一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劳动,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尊重和保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立足于激活劳动,充分挖掘和有效组织、整合我国丰富的劳动资源。——编者
  形成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张峰
  贯彻落实“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的思想,应根据当今时代劳动形态和内涵的新变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克服在劳动问题上存在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形成适应时代需要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促使全社会形成平等互利、协作和谐的劳动关系,促使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
  克服片面地看待劳动的观念,树立社会主义的平等劳动观
劳动是人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动,是人以体力和脑力的支出生产物质和精神产品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在企业,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人的生产活动是劳动,科技人员的研发活动是劳动,销售人员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劳动,后勤保障人员的服务活动是劳动,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活动也是劳动。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对劳动的认识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片面化观念,一种认为只有体力劳动才是劳动,只有体力劳动者才是劳动者;另一种是新近出现的轻视以体力支出为主的劳动的观念。这两种观念都不利于社会生产,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了克服片面地看待劳动的观念,必须在全社会提倡和树立社会主义的平等劳动观。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都是平等的、光荣的,都应当得到尊重。普通工人的劳动是基础性劳动,他们的劳动应当受到尊重,他们的生活应当得到关心;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活动(包括私营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活动)是需要较高智力投入的复杂劳动,而且是风险较大的劳动,同样应当得到尊重。实现劳动平等,还需要突破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来看待劳动的观念。无论在何种所有制企业从事何种工作,只要依法进行、服务社会,其劳动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整体劳动的组成部分,从事这些劳动的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克服孤立地看待劳动的观念,树立社会主义的协作劳动观
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是多种劳动分工组合而成的复杂的有机系统。不管哪种劳动,只有在这个系统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种孤立地看待劳动的观念,即只强调自己劳动的重要性,如生产线工人认为价值是他们创造的,科技人员认为价值是他们的科技发明带来的,而经营管理者则认为价值是他们经营管理的成果。这种孤立地看待劳动的观念所造成的结果,必然是忽视企业的整体利益,导致生产过程的瓦解和劳动者队伍的涣散,对国家、企业、个人都不利。
  为了克服孤立地看待劳动的观念,必须树立社会主义的协作劳动观。在现代经济中,由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越来越重要。恩格斯指出:“协作直接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实质上是集体力。”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任何劳动都是必不可少的,哪个环节的劳动薄弱都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各种劳动之间存在着合理的结构,任何一种劳动的重要性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因此,社会主义更应当强调协作劳动。对于企业来讲,形成社会主义的协作劳动关系,就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各种劳动和劳动者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树立社会主义的协作劳动观,必须重视管理劳动的作用。企业内的劳动协作主要靠管理,而且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日益发展和复杂,现代管理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协作,而且涉及企业在行业内外同其他企业的协作,甚至涉及国际经济分工与协作。这就使管理劳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克服静止地看待劳动的观念,树立高素质劳动观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劳动力流动现象日益普遍,不仅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从事农业劳动转向从事城镇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劳动,而且劳动者的劳动岗位和工作单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劳动者身份的多变性和多重性。在劳动力流动越来越频繁的形势下,如果静止地看待劳动,看不到今天的体力劳动者通过提高素质,有可能成为明天的管理者;看不到私营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活动、技术创新活动也是劳动,就不利于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劳动的智能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强。适应这一趋势,就必须克服静止地看待劳动的观念,树立高素质劳动观,不断提高各类劳动者的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先进技术、设备的采用,普通的操作型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在减弱,劳动的技术含量在增大,这就迫切要求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样,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因而,为适应劳动力流动和发展变化的客观趋势,需要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使各个社会阶层的人员不断提高素质,成为社会主义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