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鲜花寄深情——瞻仰北京宋庆龄故居小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8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鲜花寄深情
  ——瞻仰北京宋庆龄故居小记
  本报记者 施芳
  红的玫瑰,黄的菊花,白的马蹄莲……
  1月27日清晨,络绎不绝的人们手捧鲜花,来到北京后海宋庆龄故居。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诞辰110周年纪念日。
  雄伟气派的“凤凰国槐”,苹果树、石榴,静静的湖面,用“磨砖对缝”工艺建造的南楼……在这个静静的院落里,宋庆龄工作和生活了18年。“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为了这个愿望,1950年4月,宋庆龄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本儿童杂志《儿童时代》,成为几代儿童的精神养料。如今每年总有孩子在此举行“在宋奶奶居住的地方过六一”等活动,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的何大章主任告诉我们,孩子们在此举行的入队、入团之类的活动基本都是免费。故居工作人员年内将为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举办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纪念日当天就募集了1万多元。
  邹加是外交学院大三的学生,从小对宋庆龄怀着深深的敬意,一年前来到故居做义工,给游人讲解和翻译。今天他要帮助64岁的桂宏娴大妈了却一桩心愿:50多年前,桂宏娴是上海复兴中学的一名学生,曾给宋庆龄献过红领巾。到北京工作后,每年的1月27日,她都要来故居看一看,找到当年献红领巾的照片是她多年的心愿。
  美籍华人黎鸿飞是宋庆龄故居的第一位义工,第一次到宋庆龄故居参观的时候,就被宋庆龄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宋庆龄最大的贡献之一是对儿童事业的关怀和无私奉献,而当时他来中国也怀揣着一份心愿:出资帮助一些中国的贫困儿童读书成才,这样的“巧合”使他决定留下来做义工。宋庆龄故居里如今有50多名义工,他们无不出于对宋庆龄崇高品质和非凡人格魅力的由衷敬仰,默默地承继着她的事业。
  10时整,100只和平鸽迎着旭日展翅高飞。“紫玉翅”在阳光下泛着红色的光泽,“养鸽子是她的爱好,尤其喜欢紫玉翅,那红色代表着光明”,义工郑永祯回忆说。当年,她一袭紫红色的风衣,和着哨音,在晨光中与和平鸽嬉戏的场面曾是这院落中最生动的一景。
  台北市孙文研究会理事长王大智触景生情:“我们应当把宋庆龄的生平事迹更多地介绍到台湾去,加强两岸沟通,促进和平统一。”爱泼斯坦1938年与宋庆龄相识,友谊持续了40多年,他曾满怀深情写就了《宋庆龄——20世纪的伟大女性》一书。虽然刚刚做过大手术,虽然天寒地冻,他仍然执意坐着轮椅赶来,为老朋友的生日而来。“宋庆龄是一个特殊的人,我们要永远记住她。”他的话语中依旧饱含着深情。
  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表达对她的敬意和怀念。在Netro纪念网站上,网友们纷纷为她献花和点烛。一位网友深情地留言说:“有人将您比作香飘全球的玫瑰,有人将您比作挣脱枷锁的雄狮,也有人叫您中国的良心,可我认为,将您比作一位渴望世界永远和平的善良母亲最为恰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