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遏制“网络癌症”——蠕虫病毒攻击全球互联网透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8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遏制“网络癌症”
  ——蠕虫病毒攻击全球互联网透视
  本报记者 任建民
  1月26日晚,记者在超市购物时,发现刷卡无效的现象。在自动柜员机取款,显示“不明原因的错误”。据了解,这与1月25日开始的全球互联网大塞车直接相关。
  网络灾难
  美国当地时间1月25日上午,大部分银行的柜员机停止工作,银行网络开始瘫痪。这对习惯使用信用卡的美国人来说,是实在难以面对的局面。银行门口、街头柜员机旁边、商店和各种消费场所里,都站满了无所适从的人们。
  韩国情报通信部于1月25日下午发现有黑客攻击服务器的迹象,且攻势猛烈,掌握全国因特网服务命脉的服务器最终被迫停止工作,导致全国网络服务基本中断,就连支持手机上网的网络也无法正常工作。在技术人员努力下,只有10%的网络通信得到恢复。
  北京时间1月25日13时15分左右,我国互联网出现大面积网络流量异常,访问速度变慢的现象,部分网络一度中断。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英国、泰国、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全球范围的互联网络也不同程度地受阻。
  幽灵现身
  各国政府的安全部门、通信机构以及信息安全公司的相关人员停止周末休假,开始捕捉导致网络灾难的幽灵,监测网络信道被堵塞的情况。经过各国技术人员的努力,这个“网络幽灵”的真面目逐渐浮现出来。
  现已查明,这种病毒利用去年7月公布的微软SQLServer2000系统的一个系统漏洞,对网络上的SQL数据库进行攻击,连接在网络上的被攻击的系统如同癌细胞那样不断蜕变,生成新的攻击包向网络释放、扩散,从而消耗网络资源,导致网络访问速度下降,甚至瘫痪。这种类似“网络癌症”的现象称为“蠕虫攻击”。
  这次爆发的蠕虫病毒主要针对数据库服务器,不会影响个人和家庭用户终端。并不破坏用户的硬件设备、也不删除文件数据。这个病毒类似于去年的“红色代码”,它没有病毒载体,电脑一关机它就消失了、一连接网络就被感染。1月25日晚,国内信息安全厂商瑞星公司截获这个病毒,将它命名为“2003蠕虫王”,并且发出高危病毒紧急预警。
  公安部相关机构紧急召集瑞星等国内信息安全厂商研讨应对措施,并组织人员奔赴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部门开始“2003蠕虫王”病毒反击战。在各信息安全公司的协助下,各网站和网络服务器所属单位陆续开始下载微软的补丁程序,部分网络通信开始恢复。
  1月26日上午10时,瑞星杀毒软件
  紧急升级,瑞星网站开始向全社会免费发放“2003蠕虫王”专杀工具,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互联网通信逐步恢复。
  教训深刻
  信息安全专家刘旭认为,1月25日应该被信息社会中的所有人铭记在心。一个不知道来自何方的蠕虫病毒、一小段可以自身飞速复制和传送的程序,竟然导致了整个互联网的瘫痪。人类花费20年时间、数万亿美元建设的信息网络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这个本来用于沟通和交流的互联网在被一个“蠕虫”颠覆之后,成为各国、各方人士互相怀疑和指责的“导火索”,互相连接和沟通变为互不信任和相互隔阂。
  其实,这个病毒之所以肆虐全球、畅行无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用户对病毒的防范意识不强。
  对于微软的服务器软件用户来说,只要下载了早在去年7月就已经发布了的补丁程序就可以防止自身被感染,也不会成为新的感染源;对于局域网用户来说,只要安装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设备,就可以发现病毒的恶意攻击行为,切断垃圾信息的涌入;只要安装了网络版杀毒软件,就可以在反病毒公司进行软件版本升级之后,彻底查杀“2003蠕虫王”病毒,并且检测网络中任何一台计算机是否还留有漏洞。
  继“红色代码”之后,“2003蠕虫王”给整个信息社会又一次敲响警钟:不可对网络传播的病毒掉以轻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