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敬礼!深圳119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28
第14版(大地·文学副刊)
专栏:

  敬礼!深圳119
  胡谋 韩贤忠
  一
  2002年11月24日凌晨,深圳。市中心大钟楼的大钟刚刚
  敲过四声。此刻,这座在改革春风沐浴中迅猛发展起来的城市是宁静的,车水马龙的街道停止了喧嚣,千家万户沉浸在睡梦中,只有簕杜鹃花在夜风中飘散着幽香。
  就在此刻,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市消防支队长孙文荣家的寂静,市119接处警中心紧急报警!被惊醒的孙文荣迅速抓起话机,职业本能在他脑海中闪出的第一信号便是:重大险情!各消防大队、中队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二十四小时昼夜不眠的值班,此刻报警电话直接打到他这里,险情绝非一般!
  孙文荣的判断是准确的:一场突发性灾难正向深圳逼近。几个小时前,也就是11月23日夜10时45分,一艘巴拿马运载石油液化气的五万吨级气轮,因船员操作不当,造成机舱起火,经灭火自救无效,灾船发出遇难求救信号,三十四名外籍船员全体弃船逃生,而这艘浓烟滚滚燃烧着的灾船就抛锚在城市东部的大鹏湾海域。
  孙文荣这位统领全市一千五百九十名消防干警的最高指挥员,不知经历过多少险情、灾情,却从没像此刻这样,似乎每根神经都被重锤撞击!他深知,灾船若不立即排险,两万零四百吨液化气一旦爆炸,将直接危及大亚湾核电站的安全,而灾船自用的一千五百吨重油、柴油也将严重污染大鹏湾和香港海域。更不敢想的是一旦爆炸,深圳这座中国改革成果的标志性大都市,将会出现怎样复杂的局面和不堪设想的后果……刻不容缓,孙文荣在前往市政府参加应对灾情紧急会议前,果断地发出命令:负责战训的黄伟贤副支队长、指挥处韩光辉副处长以及有关人员,火速赶赴水上消防中队,待命出海抢险!
  一串串急促的电话铃声,潜入一个个消防干警的家和值班岗位,每一个接到电话的干警都意识到了灾情的严重和参战的危险。那瘫痪在浓烟烈火中的灾船,如同一枚巨型的定时炸弹,每时每刻都有爆炸的危险,此次受命,或许接的就是生死牌!
  当黄伟贤等人赶到蛇口水上中队时,值勤人员早已做好出战准备。黄伟贤挂帅点将,组成一支十八人的突击队,登上深消一号消防船。6时04分,接到市政府命令:出动。
  深消一号向目标疾驶。有着二十多年灭火、抢险实战经验的黄副支队长心里清楚,灾船在烈焰中已数小时,随时都会爆炸,消防船如此超常规飞驶,随时都会颠覆,十八条生命将受到威胁。但他更清楚的是,他和他的战友们自从选择了这个职业的那天起,就已读懂了这个职业的神圣职责: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社会!伴着风声、浪声和船机马达的轰鸣声,黄伟贤作了迎接生死考验的战斗动员。在战友们亢奋激昂的应战声中,望着眼前这一张张年轻刚毅的面孔,这一条条铮铮硬汉,这一个个家庭的顶梁柱,他眼眶不由得湿润了。
  二
  这是个不平静的凌晨。市政府总值班室灯火通明。
  5点钟,市委书记黄丽满和市长于幼军主持的紧急会议正
  在进行。
  巴拿马灾船这种大型冷藏式液化气船的火灾事故,在世界航运史上为数甚少,关于这种火灾应急处理的记载,不仅在我国是空白,全世界也几乎是空白。这场火灾,无前事可鉴,无史料可查,无论对深圳市领导,还是对参与灭火救援的消防支队、海事局、救捞局,都是一个突发而又棘手的问题。会议决定,成立以副市长刘应力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挥各单位行动;孙文荣支队长担任消防一线总指挥。
  会议一结束,孙文荣便随刘应力副市长及应急领导小组成员,乘直升机直飞灾船上空。他从机窗俯视海面,只见船艉机舱部浓烟滚滚,甲板虽未见明火,但从烟的浓度和态势推断,机舱内火势一定十分凶猛。仅靠深消一号,要降伏这场火灾,已显势单力薄。他提出,请香港、惠州派船增援,同时提出深消一号到现场后,先喷水冷却降温,控制住火势和机舱温度后,再登船灭火的作战方案。
  同一时刻,坐镇后方指挥的消防支队政委蔡延达正紧张部署全支队的行动:确保与海上通讯畅通;保障物资和器材的补给;各中队随时作好增援准备!
  这期间,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郑红、省消防总队长雷盛武等先后赶到深圳协助指挥。
  这期间,香港接到增援信号。惠州接到增援信号。海事局出动船只。救捞局出动船只。
  这期间,灾情已报到广东省委、省政府,报到公安部、交通部。这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也接到了灾情报告,他指示交通部派得力人员赴现场协调救助工作。
  短短几个小时,一方灾情,牵动八方,牵动千里,牵动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
  三
  深消一号取捷径穿过香港维多利亚港湾进入广阔海域时,风高浪急,巨浪把消防船举上抛下,剧烈的颠簸使得多数队员呕吐不止。10时07分抵达灾船现场。承受了两个多小时晕船呕吐折磨的十八勇士,立即进入战斗岗位。此时,风更猛,浪更大,深消一号迅速推进到距灾船一百米处,刘开德队长一声吼:“开炮!”二百五十毫米口径的顶炮立刻喷射出粗大的水柱,但强劲的七级海风在半空中就把水柱吹散了。再向前推进五十米,继续喷水,还是抗不过巨风。狂风巨浪仿佛在嘲弄深消一号,怎么办?刘开德队长早已铁青了脸,他在风浪声中高声向黄伟贤请示:“能不能船头抵住灾船,‘零距离’灭火?”
  三百吨的小船顶住横在眼前如同一座小山似的五万吨巨轮,莫说灾船爆炸,仅是海浪的颠簸,稍有不慎两船相撞,也有以卵击石之险。但黄副支队长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大胆的建议:“顶上!”深消一号船头立时抵住了灾船左侧船体。粗大的水柱和高效发泡率的泡沫齐向灾船机楼和船艉甲板喷射。很快,明火被压住,浓烟变小。效果良好!但仅十几分钟,巨浪、暗涌和七级海风就将深消一号推到下游。
  再次冲击。深消一号掉转船头第二次抵住灾船时,又一个巨浪把左右摆动六十度的船体抛起,眼看倾斜的顶楼要与灾船左舷甲板垂下的钢结构体相撞。船长宁良平紧急命令轮机手迅速调整船体,才躲过顶楼折断船只解体的一劫。
  十多分钟后,消防船再次被浪推涌卷冲到下游。再发起冲击时,指挥部已接到公安部消防局陈家强局长指示:经有关专家测算,灾船可燃气体一旦爆炸,相当于十六万吨TNT爆炸的当量。这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破坏性数字!刘应力副市长和孙文荣支队长对现场人员和船只安全十分担忧,他们要黄伟贤立刻报告灾船现状。对讲机里传来黄伟贤的报告:甲板明火三尺高,火区长十米,浓烟夹有白烟,船体油漆已被烧得脱落。
  “要保证同志们绝对安全。根据情况,你们随时可以撤退。”刘副市长刚叮嘱完,孙支队长就下了命令:“老黄,撤!”
  此刻,灾船船体的甲板早已被机舱10多小时的烈火烧得温度很高,热辐射把深消一号驾驶楼前的玻璃挡板灼烤得烫手。燃烧导致的高温像一柱红色水银柱,险情依然十分严重。黄伟贤作为现场指挥员,他深深理解副市长和支队长对下属的爱护,他也可以下撤退令。但深消一号一撤,灾船将彻底失控。深消一号每坚持多喷一吨水,都将降低一分险情。这位深知消防纪律严肃性,向来是令行禁止不打丝毫折扣的老消防,面对现场实际情况,来不及过多地解释,第一次对上级命令打了折扣,只说了声“明白”,便和韩光辉副处长、刘开德队长、杨庆主科长分头继续指挥各战斗小组奋战。在水与火的厮拼中,每小时一千二百吨出水量的主炮和四支水枪向烟火急速喷射。当消防船又一次被推向下游,再发动冲击时,孙支队长第二次下了撤退的命令。直到第三次撤退命令下达时,深消一号已经六次船头抵住灾船船体,完成六次零距离的冲击搏斗,基本控制了火势灾情,在不具备任何登船灭火条件的状况下,深消一号撤离到距灾船三海里的海域,与香港和海事局赶来的船只以及前来增援的消防特勤中队汇合,共同监视灾船的险情变化。
  此时已过中午12时。踏在生死线上的十八勇士与火魔整整搏斗了两个多小时。
  四
  我们对深消一号勇士们的行动深感钦佩,置生死于不顾的深消一号的勇士们其实也是普通人。他们有妻儿老小,有家庭亲情。黄伟贤大步冲出家门时,多么想折身回屋,再看一眼熟睡的儿子,哪怕只是一秒钟;韩光辉仅向妻子淡淡地说了几句灾情就疾步出门,他怕面对妻子那不安的目光,只想把温馨和安宁留给亲人;水上中队正在休假的刘开德队长走出家门,车行途中,妻子的电话就追了过来,叮嘱他夜间开车要小心……但当社会和人民的安全需要他们时,他们会义无反顾。因为,这支队伍是从无数次险恶与烟火中走出来的英雄队伍。
  请看:局领导班子共六人,荣获公安部授予的一级英雄模范称号一人,二级英雄模范称号三人,二等功臣二人。民警队伍中,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四人,荣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共四百六十八人次,全局上下荣立集体功一百一十二次。这荣誉册中的每一页,无一不是用忠诚书写!
  当年,清水河危险品仓库大爆炸,面对毒气、烈火和化学品的爆炸,到场的九百多名民警强行将群众向外疏散,自己却向火里冲。罗湖大酒店火灾,五个中队及时出动,从浓烟烈火中营救出四百二十六名港澳和内地旅客。被救旅客对前来慰问的市长说:“应该慰问的是消防员!”为抢救蛇口码头被困地下施工管道的二十四名民工,三个中队联合出动,靠着空气呼吸器的保护,爬进断电断氧的管道,从死亡线上救出生命垂危的遇险者……在市119接处警中心的记录中,不知多少次记录了这支队伍向生命禁区冲锋的足迹。
  在清水河危险品仓库爆炸时,守护重病母亲的警员陈应忠,奉命赶赴现场奋战三天三夜;警员姚新宁值班时,孩子患急病,因无人替岗,只能第二天才回家将孩子送医院;一位参谋的妻子说,爱人因为公务,已经六年没和家人共度中秋和春节了;又有多少干警的妻子,每当丈夫出勤或出警,总是一次次翘首盼归,一次次为亲人安全担惊受怕。
  五
  深消一号六次零距离冲击,对灾情的稳定起了决定性作用。
  机舱外明火已被控制,大量的水流喷射进机舱,降低了舱内船体温度,尽管灾船制冷设备因断电失去功能,需要零下低温贮藏条件的液化气开始汽化,但从自动减压阀断断续续向外排泄的液化了的气体,因船上已无明火,终未酿成灾祸。
  到29日,灾船浓烟已消失,只剩薄薄的白色烟雾,但船体已严重倾斜。市里决定组织人员登灾船,检测船上各种数据,以便为妥善处置灾船事故作决策。任务又落到消防支队。几天来一直在深消一号指挥水上中队监控灾船的黄伟贤,再次奉命率领特勤中队人员和外籍船员,乘驳轮执行任务。行前,刘应力副市长专门来到船上指示:一定要准确检测灾船损坏程度,量化船体各部位温度、有毒气体含量、可燃气体排放频率等数据,但不许开舱门,以防机舱内可能存在的有毒气体或可燃气体泄出,造成不测。
  燃烧多日的灾船状况不明,情况的复杂程度难以预料。
  黄伟贤甩掉军大衣,第一个登船,双脚刚踏住梯凳,一个巨浪将华发号托起,直向灾船涌去,迅速向上连攀了几级,躲过了被两船相夹之险。一人登船成功,其他人相继跟上。六层艉楼,已被烧得多处坍塌,像个蜂窝。从一层测到六层,确认楼内没有毒气和可燃气体。这时,寇宏伟也已完成了液化气体排泄频率的检测,但更为复杂也最容易潜在隐患的机舱却未能检查。机舱四扇舱门封闭着,已被烧得变形,无法打开。焦急中,姚汉富忽然发现一扇舷窗玻璃已粉碎,他立刻让两名队员将测毒仪和测爆仪从窗口放进去。测试结果,没有发现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市领导不许开舱门所担心的因素被排除。破舱门而入。
  姚汉富抄起甲板上一个铁瓶,向舱门用力一撞,门被撞开。
  舱门里通道不足一米宽,四人只能鱼贯而入。带路的外籍船员绕到姚汉富身后,姚汉富一脚踏进舱门。舱里一片漆黑,照明灯只能照出一米远。没走几步,轰然一声,一面侧墙倒塌。从负一层测到负二层、负三层,漆黑的机舱里不时发出倒塌物的轰响,姚汉富领着队员在舱内将近一个小时了。当他重心放在后腿,用前脚虚探地面,正准备向前移动一步时,猛的一声轰响,整个一块楼板塌了,后面战友忙拉住他后倾的身体。再往下看,这塌下的楼板一直落到深深的舱底,眼前是个一百八十多平方米的大洞,油尺打下去一量,十五米深。好险!姚汉富刚才那一脚若是踏下去,恐怕是九死一生。就在塌方的轰响声中,外籍船员早已三步并两步逃到舱外去了。姚汉富他们稳住神,迅速将探测仪器用绳子吊到舱底。经检测,舱底既没有有毒气体,也没有可燃气体。此刻,灾船各个部位的检测项目全部完成。
  根据他们检测的数据报告,市政府很快作出与船主按国际惯例签约,调平灾船倾斜,接通灾船水电,安全倒驳两万零四百吨液化气的决策。刘应力副市长听完汇报,兴奋的说:“我就知道你们消防行!一定向市政府为你们请功!”
  惊心动魄的一周过去了,城市显现出往日的宁静。然而,作为城市的守护神,消防队员们又时刻准备着奔赴新的征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