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无奈的选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30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无奈的选择
徐平
以色列4年来的第三次大选28日结束,在120个席位的议会中,看守内阁总理沙龙领导的利库德集团从上届的19席上升到35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沙龙将出任以色列第三十任政府总理。据以色列电视台在投票后所作的民意调查,利库德集团的竞争对手以色列工党从上届的26席下降到18席。此次以色列大选结果表明,获胜的利库德集团仍无力单独组阁,被称作“失败先生”的沙龙将继续筹组新一届的以色列联合政府。
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巴以争端仍在僵局中挣扎,加之以色列此次大选似乎早没了“谁将获胜”的悬念,所以以色列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热情也大不如前。这次大选的最大关注点是主张和谈的工党惨败,而执政近两年、又并不成功的利库德还将继续当政,这种以色列社会特有的反常现象却很值得探究和思考。
以色列大选与巴以和谈前景密切相关。人们发现,如果说希望和平与安全的以色列选民上次选择沙龙时是带着憧憬与希冀的话,那么这次他们继续选择执行强硬政策的沙龙,更多的则是希望寻求武力保护和免受攻击,表现了一种困惑与无奈的心态。回顾1996年以来的以色列大选,从表面上看似乎以色列选民整体都在“向右转”,因巴以和谈搁浅、巴以冲突加剧,迫使他们放弃主和的工党,转而支持右翼的利库德集团。这一选举心态反映出以色列民众对和平信念的淡漠和对安全环境的渴望。然而,无情的现实证明,没有和平就没有安全。沙龙对巴勒斯坦人的高压政策并没有给以色列带来安全。不可否认,当前巴以民众之间的对立情绪是严重的。
这是两年多暴力冲突的恶果。消除敌意需要时间,更需要双方的沟通和谅解。只要巴以双方共同努力,早日结束暴力冲突、挽救陷于瘫痪的巴以和平进程,双方就能找到共同语言。以暴易暴的办法行不通,现在已是洞若观火。摆在巴以双方面前的只有一条路,依靠国际社会的调解和斡旋进行坚持不懈的和平谈判。要解决巴以问题,看来双方都需要作出让步。
对于巴以双方而言,互相指责,缺乏理解、要价太高、心意不诚,在这样的态度下,即使双方开展和谈也难以获得成功。对于国际社会的有关国家而言,如果简单支持一方却不批评其不足,又拒绝同另一方沟通,同样无助于巴以问题的顺利解决。解决巴以冲突需要国际社会的介入和推动,但有关方面在调停和处置巴以问题时,不应谋取私利,而应倡导公正。
不久前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美国国务卿鲍威尔重申了2005年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的可能性,并表示美国将在今后数月及几年内会更加努力地参与解决中东问题。由联合国、俄罗斯、欧盟和美国四方会议机制提出的中东和平方案,是一条值得尝试的巴以和平“路线图”。今后,不管以色列的政局怎样变化,巴以双方的当务之急还是尽早平息流血冲突,恢复和谈,进而为双方的人民带来和平与安全。如果背离了这个大方向,和平与安全就永远是水月镜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