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阅读
  • 0回复

坚持艰苦奋斗 实践“三个代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1-30
第9版(理论)
专栏:

  编者的话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是在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国民经济支柱作用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地进行国有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如何在这种创新推动下,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几家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他们结合本企业的实际,谈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坚持艰苦奋斗 实践“三个代表”
  何崇辉 伍子杰
  艰苦奋斗,不仅是一个人或组织作风举止的外在表现,更是其坚忍不拔的内在意志的反映。“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确立的目标和任务,必须具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而艰苦奋斗就是这种精神状态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发展先进生产力要靠艰苦奋斗。十六大规划了我国新世纪头20年发展的宏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再上一个大台阶。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而艰苦奋斗是重要的保证。先进生产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可能从引进中获得,必须靠艰苦奋斗干出来。一个新项目的建成投产,一种新产品的研制成功,无不经过艰苦奋斗和反复实践。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财富,没有其他东西可以替代它的价值。
  发展先进文化要靠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这里,多出精品是第一位的。没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每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每一项文学艺术精品的诞生,每一部传世佳作的出现,无不经历着含辛茹苦的奋斗岁月,凝结着政治家、理论家、艺术家们的艰苦磨练。
  维护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艰苦奋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由于起点低、底子薄,目前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比较大。因此,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仍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坚持艰苦奋斗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继往开来的接力棒,是锤炼政治本色的大熔炉,是我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强大精神支柱。在新世纪新阶段,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要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它的时代内涵。积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思想上多一分艰苦,行动上多一分奋斗,我们就能在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中,留下闪光足迹,创造新的业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