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生与死的较量——记防治非典一线的北京协和医院医务人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4-24
第2版(要闻)
专栏:奋战在抗非典第一线

生与死的较量
——记防治非典一线的北京协和医院医务人员
白剑峰 段文利
  这是一次人类与自然灾害的较量,这是一次疾病对人类意志、智慧、情感和道德的考验。面对非典恶魔的威胁,北京协和医院的医务人员依靠科学,无私无畏,与病魔展开了生与死的较量,谱写了新时代的奉献之歌。
  保持高度警觉
  春节刚过,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留永健医师就在全院做了《非典型肺炎》专题报告,给全院职工打了一次“预防针”。
  3月中旬,一名住院病人突发高烧、干咳和肺部阴影,着实把医务人员吓了一大跳,虽经检查和复诊确诊这是一例普通的衣原体感染而不是非典,但医生们保持了高度的警惕性。第一例非典病人来院时,急诊医护人员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应诊工作紧张而有序。“我们的信息是畅通的、广泛的,对非典早就有了一定的认识”,急诊科朱华栋医师说。
  医院确定由呼吸科蔡柏蔷主任,感染科邓国华主任、李太生副主任组成3人专家小组,急诊科每一例可疑病人,都请3位科主任会诊。连日来,呼机一响,专家们便第一时间冲向急诊室。
  3月下旬,蔡柏蔷等几位主任就全院初期几个非典病例的发病特点、病理分析、诊断治疗和防护进行了总结。在治疗上,医生采取了早用激素、氧分压偏低者早点给氧、选择西力欣等预防细菌感染能力较强的抗生素等办法,使得该类病人在医院得到很好治疗。
  4月初,医院将蔡柏蔷和李太生分别就《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SARS》和《非典型肺炎的防护》所做的专题讲座制作成录像带和VCD,在协和的门诊大厅滚动播放,同时送给医科院系统兄弟医院和清华、协和医大等大学校园,努力做好非典宣教、防护工作。
  没有一个退缩
  为了阻击非典,协和医院开辟了两个战区——西院北楼的外宾、高干非典病房和东院急诊病区。全院医生、护士服从医务处、护理部的统一调配,接到命令都第一时间赶到工作现场。不少年轻医师、护士和辅助科室技术人员向科领导主动请缨,要求前往非典防治第一线。护理部紧急调配70多名护理人员充实到非典病房。
  4月是卫生部规定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资格考试和成人继续教育自考时间。考试和工作两副担子同时压在了医务人员身上。急诊科刘爱辉奉命第一批进非典病房,考试前一天正赶上是夜班。第二天清晨,忙碌了一夜的刘爱辉换下工作服,带着一身的疲惫直奔考场。上午的考试一结束,她又马上返回医院,投入紧张的工作当中。一位护士因感冒歇了病假,张燕红护士马上说“我来顶她”,而那天正是张燕红儿子的一周岁生日。事后,护士长自责地说:“我要是当时知道,说什么也不会让她替这个班。”
  西院筹建非典病房是从4月8日开始的,为了以一流的条件接待在华外籍病人,医务处由朱燕宁处长亲自督阵,质控中心李春厚副主任和特需医疗部赵岩,护士长祝丹、张占杰、罗虹辉等都工作到次日凌晨4点。之后的这段日子,他们吃住在病房,没有回过家。王莹的父亲生病住院,她没能去照顾一天;孙莹的父亲去世了,她给老母亲唯一的安慰就是每天一个电话报一声平安;李莉、戚素霞、孙欣然、王玉晶等都是刚毕业一年的年轻护士,在家里都是娇宝贝,她们也毫无怨言地坚守在病房里。
  “白细胞数”和“肺部阴影”是非典的细胞学和影像学诊断标准之一,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每人每天都得做化验、拍胸片,病情较重的还得做CT。连日来,放射科、检验科对临床一线非典的诊治工作给予了紧密配合。放射科几乎全员投入,每天要拍胸片100多例,床旁30多例,而急诊放射科医生则要以最快的速度将报告递到临床医生手中。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病例增多,放射科一些年轻技术人员主动请缨,组成放射小分队,把工作场所驻扎在了急诊区域。
  科学应对非典
  北京市在4月初成立由呼吸、感染、病理、重症医学、消毒、预防等各方面专家组成的“12人专家小组”,协和医院病理科刘彤华院士和重症监护科刘大为主任连日来参加了由北京市政府、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召集的多次会议,为防治非典献计献策。
  刘彤华院士认为:从病理学的角度看,这次非典的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其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病人肺部充血、出血、水肿,透明膜形成,肺泡上皮增生,且出现肺间质纤维化。她提醒同行,如果没有条件做尸检或病理分析,切不可鲁莽行事,一定要等有条件的同行来做。
  刘大为主任认为:在病人病情的发展进程中,年龄和基础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是病情加速的主要原因。在后期病人的支持治疗中,防护是关键。医务人员感染,多数是在为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或接触气管切开病人时。尽管穿上隔离衣,甚至带上防化面罩,会对医护人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气管切开对空气造成的污染,却不是一套隔离衣或防化服就能解决的。为此,刘主任提出,能不能生产一种防化罩,将病人、整个病床及监护仪器罩起来,真正降低气管切开病人对环境的污染?医科院领导立即采纳了这一建议。据悉,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所与该院临床医生已经共同设计研制出了这种新型防护罩。
  由于采取了严格的防护措施,目前协和医院的医务人员中只有一位感染非典:感染内科周宝桐医师因长期奋战在非典一线,不幸住进隔离病房。让我们为他祈祷,也为所有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祈祷:健康、平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