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单产”手机最多的工厂——访松下移动通信公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4-24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单产”手机最多的工厂
——访松下移动通信公司
本报驻日本记者 管克江
  12年前,日本松下通信工业公司(现称松下移动通信公司)在静冈县建立了一个生产车载电话和BP机的工厂。考虑到此后生产移动电话的需要,他们在盖了1万平方米的车间后,还划出一大片空地,准备再盖一幢厂房。没想到,静冈工厂如今已是松下公司在国内的手机生产基地,新厂房却没有盖起来。“以我们的生产能力,就是现有的车间都嫌富裕了。”静冈工厂厂长伴哲先生说到这里不无自豪。
  “我们原先预计这里的厂房设备至多能月产40万台,现在月产能力超过100万台。”伴哲说,如果按单位面积的生产数量来算,松下1平方米生产100台手机创下了世界各手机工厂的纪录。静冈工厂的高效率主要是单元式生产方式的功劳。传统的流水线生产方式,是许多工人排立在一条流水线旁,每人分工完成其中一项工作;而单元式生产方式,是一名或几名工人组成一个单元工作组,每人要完成多项工作。
  记者在工厂的装配车间看到,现在日本市场上流行的超薄翻盖手机P504i的组装采用了单元式生产方式。设计人员将P504i的主要零部件分成五大模块:上盖板,下盖板,两块电路板和上下盖板的联线。三名女工组成一个单元,站列在不到三米长的工作台前,工作台上堆满了各种零部件。第一名女工的工作是把一块电路板装进上盖板,装好摄像头,拧紧螺丝,完成后放到第二名女工的手边;第二名女工用联线把上下盖板连接起来,传给第三名女工,同时顺手帮她拿上一块电路板;第三名女工把电路板装进下盖板,拧好螺丝,手机装配完成。整个过程不到半分钟。据介绍,这样一个单元一天可装配手机900台。而以前一条流水线需要14个人作业,每天只能生产1300台。单元式生产方式还大大节约了空间,装配车间的1/3因此空闲下来,“职工们有时在这里做早操。”
  伴哲说,单元生产方式是一种弹性生产方式。员工根据熟练程度结组,这样效率高的小组就能比以前生产更多的产品。所需零部件都堆放在工作台上,女工不用移动位置,这就减少了机器、半成品和人员移动的损耗。更关键的一点是,单元生产方式能根据需要任意改变流水线,有时一个人就是一个单元,有时五个人组成一个单元。如果要调整产量,仅仅增减单元工作组的数量就行了。
  单元式生产方式并非松下的独创,10多年前日本就开始了这方面研究,但在实际生产中运用的不多。现在许多日本企业如NEC、欧姆龙等纷纷导入单元式生产方式,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有人说20世纪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时代,21世纪则是少量生产、多样化消费的时代。传统的流水线生产方式需要大规模投入,适合大规模生产,而单元式生产方式灵活机动,适合多样化生产。据介绍,为了能快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松下电器公司集团在国内的工厂近90%都采用了单元式生产方式。
  除了生产方式的变化,松下移动通信公司在海外市场战略上也做出了重大调整。最显著的一点是强化中国战略。松下移动通信公司董事森冈文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松下只是将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基地,从现在开始它决心把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和研究开发中心来对待。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市场,而且在以每个月500万台的速度猛增。松下提出了到2005年占有中国市场份额从目前的2%提高到10%的计划。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就是要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制造中国消费者喜爱的产品。
  森冈文六说,去年开始他们成立了中国市场调查组,专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调查,察看手机销售店,走访各大专院校,了解中国用户的喜好。他们发现,光顾松下手机销售店的七成左右是女性,中国用户喜爱多种色彩的手机。根据这份调查报告,去年松下在中国推出了专为中国年轻女性设计的手机型号GD55,获得了好评。森冈文六说,由于日本的手机制式和欧美、中国等地完全不同,日本手机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问题上仍犹豫不决,松下移动通信公司决意做日本企业中的先行者。(本报东京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