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说尊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4-24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说尊重
张黎洲
  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问题时,强调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把这一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弄清“尊重”二字的含义和意义。
  在人们的相互关系中,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对象和事物采取尊重或相反的态度,并非单凭个人的是非好恶,而是反映了一定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关系。一个政党主张和提倡尊重什么,同样反映了它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关系,所不同的在于它不是依照一般人际关系原则来权衡价值和抉择利益,而是以其所代表的阶级和社会集团的立场、观点、利益、需要为依据,是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服务的。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而是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利益,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追求。把“四个尊重”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提出来,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的。今天,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基础性的体力劳动要受到尊重,具有高知识积累和高科技含量的创造性、管理性的脑力劳动更要受到尊重。提倡“四个尊重”,对于激发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活力,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服务于人民和造福于社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善莫大焉,利莫大焉。因此,对“四个尊重”,应从政治的高度领悟其蕴含的新意和深意。
  “四个尊重”的核心是尊重人。劳动的主体是人,知识为人所掌握,创造是知识与劳动相结合的实践,人才是勤于劳动和勇于创造的人群。讲尊重,就必须尊重人;尊重人,就必须尊重劳动者和建设者,尊重各类人才,尊重人们运用知识、技术、经验进行劳动、管理、创造的实践活动及其获得的一切有益成果。应当指出,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不仅仅限于尊重那些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层次的各类人才,而是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都应得到尊重。对他们的尊重,是对他们作用的重视和价值的承认,也是对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的肯定。尊重所有建设者,可以进一步团结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在共同目标下聚集起更宏大的力量。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通过贯彻落实“四个尊重”的方针,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对于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至关紧要。
  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既体现于物质上,又体现于精神上;既需要党政部门的努力,又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既应建立相应的政策机制,又应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尊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政策措施上。建功立业,大有作为,是人才的不懈追求。对有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人物给予适当的荣誉或安排固然是需要的,但更多的应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上、业务上、待遇上。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改善管理,注重服务,着力建立催人奋进、公平竞争、合理分配、才尽其用的机制,尽最大可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创新的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为各类人才实现价值与施展抱负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这才是最好最实际的尊重。同时,人们所期望的尊重,是其价值得到承认,业绩得到肯定,贡献得到褒奖,权益得到保障。做到这些,除了依靠政策措施,亟需运用各种载体、形式和手段,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财富”、“劳动最光荣,创造最可敬”,使之成为人们普遍奉行的价值观,使“四个尊重”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