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我所见的浙江农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1-25
第2版()
专栏:

我所见的浙江农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梁希
从新登经桐庐、建德、兰溪、金华、衢县到开化,七个县,数百里间江山如旧,而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成千成万农民的生活水平,文化程度和思想情况也有了显著的改变。落后乡前进了,文盲识字了,余粮户代替了缺粮户,自由恋爱代替了包办婚姻。新中国的农村,真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百斤棉、千斤稻、万斤薯
从1954年到1955年两年间,浙江全省粮食产量由1,419,000多万斤增加到1,527,000多万斤,皮棉产量由458,000多担增加到707,000多担,络麻产量由1,462,000担增加到2,615,000担。慈溪县4个乡已经有29,000多亩棉田成为“百斤棉田”,每亩平均产皮棉100斤以上。余姚、鄞县两县已经有十分之二的连作稻田成为“千斤稻田”,每亩平均产稻谷千斤以上。余姚、慈溪、定海等县已经出现了“万斤薯田”,即每亩平均产甘薯万斤以上。由此可见,浙江的农业生产还有很大的潜力。跟着合作化的发展,不久一定会在更广大的面积上生产出更好更多的农产品。
毛主席说:“我们的合作化的发展是健康的,是可以基本上保证增产而避免减产的。”下面的事实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新登、富阳、昌化、分水、遂安、淳安、桐庐7个县2,060个社统计,有93.8%的社增产。建德县331个社统计,有89%的社增产,5.4%的社保持1954年水平。增产鼓励了初级社转变成高级社。建德县庵口乡千鹤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看到增产是劳动的结果,就自动地取消了土地报酬,把初级社转成了高级社。
伟大的农民战胜了天灾
1955年6月金华、建德两专区的水灾,据说是400年来最大的一次。有几个县城,大水涨到楼上,甚至达到了楼顶。建德专区受灾县八个,重灾县有三个,灾民34万多人,灾田灾地42万多亩。金华专区受灾县八个,重灾县有三个,灾民50多万人,受灾田地97万多亩。水灾之大惊人。
但是,农民们斗争力量之大也很惊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几十万灾民喊出了一个口号:生产自救!一百几十万非灾区农民又掀起了一个运动:爱国增产。伟大的农民战胜了天灾,建德专区1955年比上年增产粮食8.8%,金华专区1955年比上年增产粮食6.7%。
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农民,生产情绪十分高涨。有的用集体力量来兴修水利,如诸暨,8个月间用28万劳动力筑了东白渠,免除了4万多亩耕地的旱涝灾;金华有一个合作社,用20多辆水车把水戽过一个山头来抗旱;在建德专区,100多万人工兴修了17,000多处水利,受益面积554,000多亩。有的用集体力量来治虫,如建德专区,1955年7月和8月间发生了两次虫灾,受灾稻田达54万多亩,重灾26万多亩,但是害虫终被群众彻底消灭。
农民们不仅学会了改良土壤,还学会了改进生产技术,改变耕作制度。多山的地区,富阳、新登、桐庐三县的耕作制度也已经有很大的改变,单季稻改双季稻34,000多亩,中稻改晚稻67,000多亩,低产作物改高产作物37,000多亩,旱地改水田12,000多亩。
“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另一只脚”
农业丰收的原因,主要的固然是农民群众(特别是合作社)的力量巨大,而政府的及时支援,也发生了重大作用。仅建德一个专区,国家银行贷款219万多元,信用社贷款146万多元,国家供给的生产资料(包括肥料在内)值343万多元。物力、财力和人力结合,创造了1955年的大丰收。农民感谢党,感谢政府。建德县庵口乡千鹤社贫农徐连行说:“毛主席不仅告诉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而且给了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路费。”
农民群众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满足了生产和生活上的需要,人人感到温暖,从温暖中自然而然地发生爱:爱社,爱乡,爱国。他们知道,国家工业化需要粮食来支援,就用最好的稻谷和麦子交公粮、卖余粮,选择大粒的,均匀的,干燥的,一担一担地挑向粮站。这样的粮担,在公路上络绎不绝,一个接着一个。每一个挑担的人都是满头大汗,满脸红润,表示出农民们内心的热。
群众对“三定”到户的政策都表示满意。这表现在建德农民富有诗意的一句话,农民说:“粮食统购统销,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另一只脚。”意思是说,农民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一只脚是农业合作化,另一只脚是粮食统购统销,二者缺一不可。农民群众从自己的经验中体会到,只有统购统销,才可以保证人民生活,像去年那样的大水灾,如果没有统购统销,粮食被私商操纵,粮价早就飞涨,灾民早就陷入逃荒的悲惨境地。正由于农民群众有了这样体会,所以建德专区在“三定”后出现了“五多”和“五少”。“五多”是:对粮食统购统销满意的多,积极生产的多,养猪的多,节约的多,干部和群众团结的多。“五少”是:说怪话的少,装穷的少,骂干部的少,空间田少,懒汉少。
高潮一个接着一个
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农业生产任务加重了,农业生产量增加了,农民生活提高了,于是农村中现在的文教、卫生、邮电、交通等都显得不相称,工商业供应品也跟不上去,浙江全省五千多万亩荒山更成为农田的威胁。因此,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忙于布置和推动各种工作:要在7年内消灭山荒,绿化全省;要在两年内建立50个小型水力发电站,发电量达到1,000瓩;要在两年内添设30个气象台、气候站;要到1957年恢复全省公路干线和修建县区简易公路共1,000公里,修建县、区、乡手车大道2,000公里;要到1957年每区每乡都有电话和邮站;要在1956年设立6处肥料厂;要在1956年供应2,000台抽水机、1万只农船、8万架双轮双铧犁、10万架打稻机;要在两三年内扫除乡村干部中的文盲,7年内扫除全省680万青壮年文盲;要在短期内在乡村施行普及义务教育;到1960年基本上消灭血吸虫病,到1962年基本上消灭血丝虫病。
形势发展得很快,跟着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就来一个农业生产高潮,更来一个文化建设高潮。这许多高潮,一个接着一个,像夏历8月18日夜半的海宁潮一样,掀起千千万万个浪头,一齐涌上钱塘江,多么美丽、雄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