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特殊使命铸就“特别”精神——总装后勤战线官兵保障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0
第12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特殊使命铸就“特别”精神
  ——总装后勤战线官兵保障纪事
  刘廷伶
  编者按“两弹一星”,是新中国诸多成就中的伟业,是共和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丰碑。然而,当人们赞叹火箭腾飞和卫星、飞船巡天的奇迹时,却鲜知这条战线上的后勤人员可歌可泣的业绩。正是这些后勤保障战线的无名英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与科技人员一起铸造出了捍卫共和国的“神剑”,创造了“两弹一星”的辉煌,托举起共和国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峰。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先进事迹,对正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广大干部群众,无疑有很大的教益和启迪。
  夜色漆黑,狂风漫卷,尘沙飞扬,一列军用专列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缓缓爬行。车灯前方,铁轨被黄沙埋得不见踪迹,几十名官兵在奋力清扫路轨上的黄沙……这是不久前我们前往某基地采访时记录的一个镜头。多少年来,总装备部特种运输、特种燃料战线的官兵们就是这样,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把我国国防科研试验任务所需的科研设备、火箭推进剂等组织生产发运,把火箭、导弹、卫星、飞船运往发射场,和广大科研工作者一起,铸造了捍卫共和国的“神箭”,创造了“两弹一星”的辉煌。
  (一)
  这年大年三十,神州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此时,总装(原国防科工委)后勤部机关3名干部押运着一台巨大而笨重的“铁架车”,行进在成都至西昌的公路上。
  原来,这是为承接“亚洲一号”卫星入境,紧急从北京调往西昌机场的卸机专用升降平台车。在铁路部门一路绿灯下,虽然好不容易把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了成都,却怎么也过不去成都至西昌路段中那一连串的山洞。
  铁路不行走公路。但“铁架车”在缓缓蹭过一弯又一弯之后,卡在一处山崖边进退不得。外星抵达西昌机场的时间在分秒逼近。如果卸机专用升降平台不能按时运到,延误卫星发射,将会给国家造成多大的影响和损失啊!
  有道是急中生智。焦急中,他们突发奇想:炸山!经过可行性论证后,他们立即将想法向上级作了汇报,并征得地方政府同意。就这样,在军地双方的密切配合下,伴着隆隆的开山炮声,升降平台车终于闯关夺隘,按时运抵西昌,保证了“亚洲一号”的顺利发射。
  (二)
  这是一个冬夜,一列火车缓缓地驶进车站。不一会儿,从车厢里跳下几名头戴防毒面具、身穿白色防护衣的人。在凛冽的寒风中,他们快步走向车头后面拖挂着标有特种符号的车厢,仔细查看着货厢的各个部位。他们便是驻扎在西北戈壁的“特燃押运中队”。从我国第一枚火箭起飞开始,“特燃押运中队”一直担负着我国国防科研试验所需特燃的押运任务。
  用于火箭发射的特殊燃料属易燃、易爆、剧毒品。因此,人们将押运特殊燃料的官兵形象地称为坐在“火药筒”上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为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特燃押运中队”的官兵不怕牺牲。一次押运途中,原中队长王洪德在检查货车时,突然闻到一股怪味,仔细一看,不禁毛骨悚然:货厢口的取氧管断裂,燃料正点点滴滴往外泄漏。他立即采取措施将取氧管换掉,避免了一场灾难。“特燃押运中队”的官兵们与“魔鬼”打交道几十年了。他们几乎天天在铁道线上奔波,至今已行程340多万公里,运送特种燃料9万多吨,押运成功率一直保持在100%。
  (三)
  伴随中国航天跻身国际商业发射市场,“涉外运输”这个崭新课题,又摆到了特燃、特运官兵面前。
  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此项工作的决策者和组织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次商业卫星发射前夕,由中国香港某公司货轮从美国洛杉矶承运的卫星推进剂到达广州。4个集装箱装的大都是易燃易爆危险品。总装后勤部研究员韦文相等人在检查时发现,有一个集装箱里有异味。凭经验,韦文相断定是液体泄漏所致。在取得美方同意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入箱检查。果然不出所料,两只推进剂贮罐出现轻微破裂,产生泄漏。美方专家和承运商当即在责任书上签了字,并委托韦文相等人进行技术补救。就这样,韦文相不仅成功地排除了险情,保证了运输任务的顺利完成,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合同纠纷,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声誉。
  还有一次,某外星从国外运抵西昌,要从机场转运到发射场。为使卫星在运输中不受震动,外方提出了相当苛刻的条件。合同要求:运输时汽车在起步、拐弯、刹车时的加速度不得大于0.5级。这并没有难住运输官兵。一路上,美国休斯公司试验队队长日麦克坐在驾驶室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汽车仪表,结果汽车的加速度仅为0.2级。
  日麦克吃惊了。他哪里知道,就是这些司机,平时苦练驾驶技术,在正常行驶甚至紧急刹车时也能使两个竖着叠放在车上的空易拉罐平稳不倒。吊装卫星、火箭的塔吊手能将一支铅笔从70米高处一次吊放到地面的啤酒瓶中。
  所见所闻,使这位有过多次“督战”经历、经验丰富的队长对中国运输官兵过硬的技术赞不绝口。他拍着驾驶员的肩膀,一个劲地喊道:“OK!OK!”(附图片)
  卫星转场(特种运输)。
  秦宪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