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分类指导订规划 山海协作谋发展 福建重点帮扶山区群众奔小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2
第1版(要闻)
专栏:新思路 新突破 新局面 新举措

  分类指导订规划 山海协作谋发展
福建重点帮扶山区群众奔小康
  编辑点评
福建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从省情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他们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分3个层面确定阶段性战略目标,稳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尽力不让一个县市、一个乡镇、一个村寨掉队。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福建从最困难的山区着手,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突破,致力通过山区与沿海的紧密协作及山区自身的加倍努力,帮助2000多万山区群众早日走上富裕文明之路。他们的思路和举措值得重视。
本报福州2月11日电 记者蔡小伟、赵鹏报道:羊年春节的前一天,地处山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宁德市远腾食品有限公司依然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远腾公司合伙人之一、当地民营企业家吴邦经与公司的日本和香港股东一起,正在研究企业下一步发展大计。他们说:“远腾是专门加工生姜产品的企业,现在已带动起当地群众为我们配套种植生姜。山区要奔小康,我们歇不得啊!”
  远腾公司所处的宁德市,虽然地处沿海,但区内80%以上的土地被高山覆盖。多年来,这里工业基础薄弱,交通设施落后,虽有条件优越的港口,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发建设——宁德的发展现状,折射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现状。福建省有70%的人口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山区,山区和沿海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福建省委、省政府认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下大力气推进落后山区的小康进程。
  在经过缜密的分析研究后,福建省委、省政府按照各地发展实际,将全省9市划分为3个层面,以准备、跃升、平稳增长为3个战略发展阶段,通过沿海、山区的自身努力和双方协作,携起手来奔小康。其中第一阶段就是以增加欠发达地区群众收入为主要目标,帮助山区2000多万人口尽早富裕起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准备。他们采取省直部门结对帮扶、扶贫开发资金捆绑专用等办法,力争在3年内解决全省最后12.4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同时,加大山海协作力度,确定了36家示范工程(项目)和59家重点骨干项目,全省已累计下达山海协作重点项目贷款贴息资金1.18亿元。为了推动山区经济逐步向多元化发展,福建省还积极引导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及金融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参与扶持山区发展。目前,福建省正规划在武夷山—泉州湾一线建立星火产业带,培育5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0个省级工业园区、10个农业现代化试点县和10个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为欠发达地区构筑新的发展平台。
  “山海协作不是扶贫,发展最终要靠自己的骨头长肉,确保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掉队。”宁德市委书记陈少勇告诉记者。宁德是全国畲族主要聚居区,处于省里确定的第二层面,为了使山区少数民族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他们依托当地资源,大力发展新型科技、高优农业、商贸旅游。俊杰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是蕉城区飞鸾镇的一家民营企业,他们引进美国最新陶瓷科技,正逐步将一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陶瓷村转变成为全国高新科技创汇型陶瓷生产专业村。目前他们生产的化工填料已占有全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该企业所在的碗窑村的2000多畲汉群众大部分已成为这家企业的工人,预计今年全村可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处于第三层面的南平是福建最大的山区市。抓住山海协作促进山区经济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南平目前已引入山海协作项目271项,合同总投资39.88亿元。在投资不断增长的同时,该市山海协作地域正在不断扩大和延伸,省外协作地区也已由去年的4个扩大到13个。闽西革命老区龙岩市今年确立了新一轮发展目标,计划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今后3年储备100个增强发展后劲的重点建设项目。全国文明城市三明市制定了建设“生态市”的战略规划,提出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促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努力把三明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繁荣山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