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理论研讨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4
第9版(理论)
专栏:理论信息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理论研讨会”综述
  顾钰民
  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和同济大学联合举办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理论研讨会”近日在上海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着重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就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三农”、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五个统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制度条件与体制保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
  与会者认为,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实施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达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标;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对外开放要服务于国内的改革和发展,国内的改革和发展要考虑国际环境。
  与会者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其实质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在农村经济全面繁荣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解决“三农”问题要有正确的思路,通盘考虑,选择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城镇化就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节点”。我国的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现状最终要通过城镇化才能得到改变,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关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制度条件与体制保障,与会者强调了五个方面:一是尊重和保护劳动者的财产权利,营造使劳动活力迸发的环境,使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二是继续进行产权制度创新,为全社会总产出最大化提供制度安排。三是坚持完善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四是以产权制度的合理化安排为切入点,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使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全社会的财富创造提供基础。五是塑造信用政府、责任政府、效率政府。有学者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任务是艰巨的,但我们具有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三大优势,即科学理论的优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中华民族精神的优势。善于发挥这些优势,是我们取得最终胜利的基本保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