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片警李永来的心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2
第14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寻找身边的肖玉泉

  片警李永来的心事
张彩娜
  家
天越来越冷,冬天就要来了。忙碌在自己管区里的河北石家庄的民警李永来心里也是沉甸甸的。他并不喜欢冬天:家里没有暖气,妻子和孩子要来,肯定会挨冻。
说是家,其实不过是一套租来的房子。在多数情况下,这里只有李永来一个人住。他和妻子早已习惯了这种“两地分居”的生活,然而在这个冬天即将到来的时刻,永来的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李永来的妻子在石家庄炼油厂工作,那里有他们的家。李永来在部队的时候,一个星期回家一次,一次要倒3趟车。1999年,李永来转业来到石市桥西公安分局裕西派出所,但是离家仍远。为了不影响工作也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就在辖区租下了这套房子。现在,李永来的妻子住在炼油厂的家里,李永来住在辖区,他们的女儿则住在姥姥家里。一家三口就是这么生活的。
她们娘儿俩不来的时候,李永来并不常住在这里。所里工作繁忙,时常需要值班,李永来就住在所里。
李永来深知维护辖区治安秩序的重要,在巡逻防范方面,他从不放松。夜里,他常常带领联防队员出去巡逻,一干就是半个晚上,白天还要照常工作。这样的事儿并非一天两天,几乎成了一种习惯。
  朋友
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太少了,李永来把这些时间送给了辖区里的孩子。在他管辖的居民区里,孩子们都知道“李叔叔”这个人,都喜欢和他在一起。
李永来是这样一名片儿警:只要是辖区居民的事儿,不管大事小情,件件在他心上。这其中,最让李永来上心的,是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事情。李永来有一本青少年犯罪登记本,里面收录了许许多多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分析。李永来不是专门从事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专家,但他对青少年犯罪有着深刻的见解:青少年犯罪愈演愈烈,暴力性、群体性倾向严重,危害越来越大。李永来说:作为一名从事基层工作的公安民警,我不能看着辖区里的孩子走向犯罪,那样的话,是我的失职!
就这样,李永来总是想方设法接近他的“孩子们”,和他们聊天,帮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引导他们走向正路。一个30多岁的成年男子,和孩子们的沟通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儿,但李永来做到了。辖区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管束,养成了小偷小摸的毛病,人人嫌弃。但李永来没有嫌弃他。李永来总是像一位朋友一样和他聊天,询问他的生活情况,劝告他不要做违法的事儿,现在他们成了好朋友。
  心愿
不仅仅对孩子们如此,李永来的心里记着辖区每一位居民,记着他们的每一件事情,辖区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传呼号码。
转业到派出所后的短短3年时间里,李永来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做了数不清的工作:他把分管的800多户居民和公共复杂场所“翻”了个底朝天,他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他召集了120人的治安群防力量,义务巡逻,服务社区;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忍着被歹徒打伤的剧痛,牢牢擒获犯罪嫌疑人;他冒着凛冽的寒风挥锹铲除路面的结冰,免除路人滑倒的危险;他一次又一次帮助李老汉修理破旧的摩托三轮,给有了矛盾的李老汉两口子说和,为他们的小孙子办户口,联系学校。
辖区里一位叫历江福的居民这样看待李永来:他就像我们家里的人,他把我们大家的事当成了自个儿的家务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