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阅读
  • 0回复

不是“疯了”,便是“恫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1-27
第4版()
专栏:

不是“疯了”,便是“恫吓”
钦本立
美国许多报刊继续在谴责杜勒斯的“战争边缘”恐吓政策。1月17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登载的李普曼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杜勒斯又来一套”。
李普曼认为,杜勒斯这次谈话本来打算要透露“我们最近的远东政策的内幕真相”,但是“它却提供了一个根本不正确的说法”,就是说,杜勒斯关于美国在朝鲜、印度支那和台湾地区的原子战争叫嚣取得了胜利的说法是撒谎。李普曼指出,当时局势的真相,就连邱吉尔也看到,美国的原子威胁政策是什么也不会得到的,因此,艾森豪威尔对于当时局势的估计是:“除和平以外别无他途”。
李普曼说,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由于形成了所谓原子僵局的结果,实际上就是美国的原子恐吓已经不可能发生任何作用。李普曼又说,“如果除了和平而外别无他途,那么谁也不能够在他扬言要进行战争的意义上走到战争边缘上去”。而杜勒斯却不是这样。
应该指出,李普曼是美国统治集团利益的热心维护者。他并不反对、并且积极支持美国的侵略政策。但即使是这样一个人物,他也对杜勒斯感到十分不耐烦。他直率地指出:“如果战争不是另外的出路,那么任何扬言要进行战争的人不是疯了便是虚声恫吓”。谁都知道,恫吓政策既然在过去对于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丝毫不起作用,那么,在全世界和平力量空前壮大的今天,能起什么作用呢?
所谓“疯了”的“人”的意义,这篇文章指出的这一点似乎是恰当的:“杜勒斯先生一定已经非常接近于成为第一个这样的外交部长:他曾希望让人看起来显得比他实际上更喜欢战争”。
事情还不能简单地这样看。因为实际上,杜勒斯决不是不喜欢战争的人。这次夸耀用他的原子战争威胁政策赢得了朝鲜、印度支那和台湾海峡问题的胜利,目的就在假借“拯救”和平的名义来毒化国际气氛。杜勒斯对“生活杂志”的谈话中就曾这样表示过:越走近战争,就越有助于和平。这种逻辑只能是战争疯子的逻辑。
这样,人们也就不能不把最近以来美国政府力求在台湾地区保持紧张局势的政策同杜勒斯的好战言论联系起来;也不能不把美国新预算中增加了的军费支出主要将用于核子武器同杜勒斯的好战言论联系起来。
然而,这个“战争边缘”政策已激怒了各国人民,它遭到了世界人民的鄙弃。李普曼婉惜地说,杜勒斯宣扬的“战争边缘”政策“对国家带来了损害,也损害了杜勒斯自己的充任国务卿的资格。”因而最近以来,美国许多报刊和政界人物要求黜免杜勒斯不是偶然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