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杨俊林 探亲仍“支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3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杨俊林 探亲仍“支教”
  张钦
  寒假探亲这些日子,从甘肃回来的天津支教教师杨俊林一点也没闲着。他不断接到来自支教地——甘肃定西地区陇西县的孩子的信和贺卡,还有20多个孩子的问候电话。孩子们说他们想他。这当然是杨老师最津津乐道的事。一个小时的谈话中,他乐呵呵地把这事说了两三遍。
  杨老师说,他这次寒假的一个愿望就是在家乡给陇西的孩子们结几个对子,让两地的孩子们增进了解,增长见识。教英语的杨老师也想通过这个办法提高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杨老师的爱人是天津静海县一所小学的老师,夫妻俩的久别团圆,也联起了一群西部贫困县和沿海发达县孩子之间的友情。杨老师讲,他们已经帮助联系好了四个对子,趁着寒假,他还要再多联系几对。
  在杨俊林的陇西学生中,有一个叫王志凌的孩子,过去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自从杨老师在孩子们中发起“每日一句·每日一词”学英语、“用学过的句子打招呼”等活动后,这位小同学的成绩已经好起来了。不过,杨老师觉得这些法子还不够,他正在查阅《天津教研》等资料,想借鉴一些经验,结合当地孩子们的实际,让他们成为自己的老师。杨老师说,他已经在天津买了一些童话故事题材的光盘——等开学,除了给孩子们播放这些光盘,他还想自己表演这些故事,然后给他们精选翻译故事中提到的常用句子。
  今年35岁的杨俊林老师,有一位90高龄的奶奶。他的妈妈也64岁了。他这一支教,里里外外的事都要靠妻子王娟打理。寒假回到家里还在忙着“支教”的事,杨老师不免有些内疚,“除了为开学做准备,这两天也得抽点时间多干点家务了。”他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