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与时俱进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3
第12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与时俱进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近年来,国家计委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建立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宏观调控干部队伍,为完成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职责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为此,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就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培养等专题,记者采访了国家计委人事司司长龙新南同志。
记者:党的十六大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龙新南:十六大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方向,也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创造了条件,这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干部人事工作提供了动力和指导。
报告中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打破选人用人中的一些传统观念和做法,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进一步落实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选用的“四权”,即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通过改革,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和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形成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各级领导层。
就国家计委干部人事工作而言,通过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我们更加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坚定了继续推进改革的决心,也为做好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记者:面对十六大提出的新要求,国家计委有什么新举措?
龙新南:宏观调控干部队伍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历史条件下,担负着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搞好经济建设、加快发展的繁重任务。要完成好这些任务,必然要求我们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具体讲主要有:
进一步落实好“四权”,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这是干部工作的基础和基本原则,是干部工作的方向,是时代发展对干部工作的要求。权力来自于人民,要让人民群众来选择公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充分体现群众公认的原则,使大家一心一意做好工作,全力以赴实现宏伟目标。
完善竞争上岗制度,营造一个择优任用的良好氛围。计委是第一批推行竞争上岗的单位,通过推行竞争上岗,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干部队伍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优化。今后我们要在继续推进中不断规范和完善,并在一些关键环节上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切实把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使竞争上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进一步探索干部“下”的渠道和出路,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当前干部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干部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这就阻碍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因此,必须以解决干部“能下”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和建立干部的正常调整和退出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实施人才战略,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要紧跟改革发展的进程,适应宏观调控的要求,激活班子队伍的活力,保障目标任务的实现。通过多岗位锻炼、重大政策制定、重大活动参与以及基层锻炼、干部培训等各种途径和措施,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记者:近年来,国家计委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龙新南:国家计委这些年之所以能够完成好党中央、国务院交给的任务,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得到上下的肯定,确实得益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起步早、力度大。机关从1998年开始,处级干部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并逐步扩大范围,至2000年,副司长及以下干部的选拔任用已全部实行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人选。新录用的人员,从1998年以后,一律实行公开招考,一般招录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人员。目前,所有的事业单位新招用的人员采用聘用制,中层干部通过竞争上岗实行聘任制,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
初步形成了竞争择优的良好机制。公开竞争的机制打破了靠年头等官职的梦、断了靠人情找官职的路、关了用贿赂跑官职的门,使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既为干部队伍注入生机与活力,又在干部群众中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既为干部能上能下拓展了渠道,又在干部中间形成了比实绩、比干劲的良好风气。
人事制度改革顺应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的要求。改革的过程,就是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因势利导,逐步推进的过程。我们的基本做法是先事业、企业单位,后机关司局;先试点,后铺开;制度先行,逐步完善,使整个改革逐步深化、规范运行,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建立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改革顺利实施。以制度为先导,通过先制定出配套的制度,使大家统一认识,规范操作,有章可循,保证改革有序有效地实施;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与修改,使之更能体现发展的要求,干部的要求。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全部公开透明,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保障群众的知情参与权。
记者:我们了解到国家计委在干部的培养与素质能力提高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请您做个简要的介绍。
龙新南:多年来,国家计委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干部培养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许多方式和措施还在继续采用和进一步调整完善。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改进干部培养的模式,探索传统模式的新内涵与形式,是新时期干部培养的内在需求和发展方向。
不断提高培训工作在干部培养中的作用力。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计委的干部培训力度较大,目标在于跟踪世界经济前沿发展情况。特别是1998年以来,尽管人员减少较多,但是培训工作不但没有放松,反而置于更为重要的地位,比如,在2002年,通过普及培训、专题研讨、高级研修等三个步骤组织了WTO知识系列培训,取得了较好成效。
探索灵活多样的形式培养干部。这些年我们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培养干部。我们每年都举办一次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研讨主题都是经济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由委领导亲自确定,整个活动由人事部门牵头组织。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干部,促进干部勤于研究思考问题,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营造“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的良好氛围,给广大干部提供一个展示才华、增长才干的机会和舞台。
通过实际工作培养锻炼干部。一是通过较大力度的轮岗交流,基本上实现了人员的有序流动。尤其是对一批正司长进行轮岗,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二是严格坚持年轻干部基层锻炼制度。新录用的大学生都要及时安排到基层锻炼,同时,每年都要选派干部到中西部地区进行挂职锻炼。三是对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把宏观调控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把理论思考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把世界发展与中国的发展结合起来,增强了干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记者:国家计委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龙新南:国家计委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培养以及制度建设与创新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后要按照十六大精神指引的方向和委党组的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进行探索:
进一步加大人才市场化配置的力度。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对人才的吸引和选拔,必须重视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要做好市场配置与组织选配相结合这篇文章。政府机关用人要有市场的观念,要敢于到市场参与竞争,国家机关如不能集中一流的人才到政府工作,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受到影响。
进一步探索干部“下”和“出”的渠道和途径。这是当前干部工作的难点之一,我们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推行竞争上岗等改革措施,只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探索新的途径、方法,形成一种正常的机制,走活队伍建设和班子配备这盘棋。
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建立学习型部门。从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抓重点、分层次、多渠道、有特色培训干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风气,保证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不断提高。当前,要培养干部的世界眼光、战略思维与创新精神。科学准确地判断和把握世界发展的趋势,从战略角度思考问题,研究对策,抓住事物的关键、本质和联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全面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向前发展。(采访、整理:姜洁)(附图片)
  图为国家计委人事司司长龙新南。王海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