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小镇葱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3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多味斋

  小镇葱饼
  陈平
  冬天一到,小镇的大街小巷便开始有一股香味在窜动在游逛,不放过任何角落。这香味,是葱的味儿,又不全是葱的味儿。乍一闻到这香味,会禁不住唾津的潜溢……
香味源自这个小镇的经典小吃——葱饼。葱饼都是现做现卖的。在镇上,随处可见有一个老太太坐着一张矮板凳守着个一尺多宽的镬头,前面围着几个人,手里拿着还冒着热气的葱饼,或狼吞虎咽,或细嚼慢咽。镬头里,热油翻滚着,几个还装在葱饼勺的葱饼在微微颤动……
你看老太太脚下的那一盆东西,就知道葱饼的原料是什么了:用适量的水将粳米粉调成糊状,掺进大量葱花。据我那三十年前曾是炸葱饼好手的外婆说,一斤米粉需三四斤葱“搭配”,当然,盐之类的调味品是少不了的。葱饼勺,是铁皮做的,平底,有一厘米高的沿,还有一条和底垂直的柄。生好火(不可太猛),老太太左手拿勺,右手用筷子把一团混有葱花的米粉夹到勺上,摊平,放进热油里,马上就滋滋地冒出小泡泡……这是薄的葱饼。厚的是在此基础上加两片肉,或数条小鱼,几只虾,再尽量地往上加米粉。不一会儿,葱饼离勺浮起,用夹子把它翻个个儿,待到变成金黄色,便可捞起,搁在镬头内的一圈铁丝网上。老太太不时地低头,往炉里添一两条劈得细细的木柴……薄的两毛一个,厚的五毛一个,吃吧!一口觉得脆,两口知中间包着一团热气,三口即满嘴留香,男的女的,老的幼的,无论是刚从田里上来一脚泥巴,还是衣冠楚楚,年年都逃不过这葱饼香味的诱惑。有些店堂里的生意人实在是走不开,便常常遣妻子去拎回来解馋,甚至于厚着脸皮叫过路的代劳。从城里回来的班车刚停稳,跳下几个斯文的城里少女,不斯文地大声嚷嚷,我要吃葱饼!颇引人注目,却没人笑她们馋。寒冬腊月里的集日,从各个村庄来赶集的人往葱饼镬边一站,那炉火的暖气便驱走了一路的寒气,几个葱饼落肚,更是舒服,甚至有种醉醺醺的感觉。小孩子们来赶集的目的就在于此了。
  卖葱饼的大都是老太太。在我妈店堂前的那老太,有七十多岁了吧,精瘦精瘦的,带顶黑色的绒线帽,穿件洗得发白的暗红色绒线外套。每天都是到了午后一点,别人已经炸得二三十个的时候,才挑着担子优哉游哉地姗姗而来——担子的一头是火炉和镬头,另一头是劈得整整齐齐的木柴和满满的一盆粉。和别人同样分量的粉,她却能来得迟,归得早。真的,我尝遍了镇上的每一摊葱饼,最有味道的当数此老太太的。我妈一向有洁癖,反对吃街边的小吃。自从在那儿开店,门外有这么个老太太后,居然也每天不吃上一两个不罢休。
  葱饼的浓香,氤氲在小镇的大街小巷,炸葱饼的炉火,遍布小镇的大街小巷。整个冬天,小镇都是暖烘烘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