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姐妹手拉手 共走创业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3
第16版(社会经纬)
专栏:综述

  姐妹手拉手 共走创业路
傅连雯
据不完全统计,“九五”以来,各级妇联共培训下岗女工500多万人次,直接帮助200多万名下岗失业妇女实现了再就业,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做出了贡献。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妇女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各级妇联通过举办报告会、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在新闻媒体上广泛宣传报道“巾帼创业带头人”的典型事迹,引导下岗失业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转变就业观念,增强竞争就业、自主择业的意识。全国妇联实施的“巾帼创业行动”在下岗妇女中喊响了“众姐妹手拉手,创业路上一起走”的口号,增强了下岗姐妹创业和再就业的信心,为妇女再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4万多名下岗姐妹荣获县以上“巾帼创业带头人”的荣誉称号。
开展就业培训,提高妇女创业和再就业的能力。各级妇联把开发妇女人力资源、提高她们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就业的能力,提高妇女再就业能力作为工作着力点。根据市场需求和妇女特点,依托妇女再就业培训基地和社区各类培训阵地,联合劳动部门和用工单位,开展了多层次、多门类的职业技能培训,为通过职业技能考试的妇女颁发上岗证。据统计,“九五”期间各级妇联累计培训下岗失业妇女500多万人次,直接帮助200多万人实现再就业和创业,涌现出一大批妇女再就业先进典型和巾帼创业带头人。
开展就业服务,为下岗失业妇女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全国妇联在31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妇女再就业信息指导中心。各级妇联普遍设立妇女就业信息指导中心和职业介绍机构,并与当地劳动部门的职业介绍机构实现电脑联网,形成了纵横交错、覆盖全国的妇女就业信息网络,为下岗女工提供了便捷、准确的信息服务。不少地区还专门为下岗女工举办招聘专场、赶集会等,对下岗女工进行择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江苏省各级妇女职业介绍中心为10余万名下岗女工提供了再就业服务。北京市妇女就业服务中心与4600家用工单位建立长期联系,帮助5300余人实现了再就业。
开发社区服务,打造家政服务品牌。各地妇联依托基层组织,采取市设“中心”、区设“站”,街设“队”、居委会设“点”的方法,四级联动,连锁经营,形成了条块结合、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网络,辐射并带动了一大批的下岗失业妇女走上了就业之路。甘肃省共建各类“三八”社区服务站1500多个。内蒙古包头市在城区98%的街道办事处建立了巾帼社区服务站,兴建服务网点292个。青岛市“爱心大姐”服务社成立5年来,开发了20多个服务项目,安置了1万多名下岗女工,服务社向国家工商局申请了商标注册,成为青岛市服务领域六大品牌之一。
创新就业模式,激发妇女就业潜能。各级妇联积极寻求国内外信贷资金支持,因地制宜,探索出城市小额信贷资金扶持妇女创业与再就业的成功经验。天津市妇联通过实施“下岗女工再就业与创业”国际项目,累计向2500余名下岗女工发放小额贷款,97%的贷款户实现了自主就业和创业;成立了“妇女创业中心”,把企业孵化器模式引入妇女创业领域,培养了一批女性小企业家,创造了2800个就业岗位。2002年11月,全国妇联与外经贸部等单位联合召开了“妇女创业与下岗女工再就业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了天津经验。辽宁、广西、云南、安徽、四川、黑龙江等省、区妇联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把农村开展小额信贷扶贫的成功经验引入城市妇女创业与再就业工作。三年来,各级妇联共争取小额贷款资金2.04亿元,直接帮助60万名妇女实现了创业与再就业。
探索城乡统筹就业,开拓妇女就业新领域。各级妇联鼓励并引导下岗女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突破传统就业模式,到农村和城市社区等领域创业。黑龙江省大庆市引导上千名下岗女工参与“畜牧兴家”计划,到农村发展养殖业。湖北黄冈市300余名下岗女工到农村承包荒地,创办种植园和养殖场,涌现出一批“田野创业明星”。仅江西等6省就有10万余名下岗女工到农村创业发展。
关注特困妇女,开展送温暖活动。各级妇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在城镇妇女中开展“巾帼助困行动”,通过多种方式为特困家庭提供援助,帮助她们改善生活状况,倡导了扶危济困、互助友爱的文明新风,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密切了党与妇女群众的骨肉联系。北京市“知心姐妹家园”为2642名下岗失业的单身母亲提供了职业指导和就业培训。广东省妇联筹集资金140多万元,直接帮助1714名特困妇女走上了新岗位。重庆市各级妇联集资257.54万元,组织社会各界人士与5573个特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据不完全统计,各级妇联争取帮困资金1100多万元,直接帮助5万多名下岗特困妇女,将党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送到她们手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