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规范国企干部行为,使“伸手”者不敢再伸 加大查处大案力度,让“蛀虫”们无处藏身 全面推行“效能监察”,发现案情促进管理 中企纪工委三管齐下 让国企“蛀虫”无缝可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4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政广角

  ●规范国企干部行为,使“伸手”者不敢再伸
●加大查处大案力度,让“蛀虫”们无处藏身
●全面推行“效能监察”,发现案情促进管理
  中企纪工委三管齐下
让国企“蛀虫”无缝可钻
本报记者 夏长勇
  国企,国有经济最重要的支柱,全国人民奋斗50余年积攒的“家底子”。
  3年前,中央企业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成立之初,就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推进中央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工作中心,将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查办大案要案、效能监察列为三项重点工作,有效遏制了腐败案件上升的势头。
  3年来,中央企业纪检监察系统共受理案件28943件,立案6543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582人,受到刑事处分859人,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5亿多元。
  筑起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
  中央企业纪工委成立之初,就将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工作置于企业纪检监察三项重点工作的首位。
  3年来,中央企业纪工委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中央企业工委会同中央组织部联合颁发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任职与公务回避的暂行规定》、《关于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若干规定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加强了对企业领导人员在重要项目、重要人事任免、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和大额度资金方面用权行为的监督,并对国企领导人员的家属、亲友经商办企业,企业领导人员离职、离(退)休后的从业行为等作出严格限制。3年多来,各中央企业共制定各项制度近千项,80%以上的中央企业已经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网络。
  在觥筹交错中淡忘党性,在交际应酬中放弃学习,这是少数国企领导人走向腐败堕落的共同教训。为此,中央企业普遍开展了“三讲”学习教育活动,使企业领导人员普遍在自查、自纠、自省、自励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各中央企业还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了“学法纪、学党纪”的活动,90%以上的党员干部参加了“双学”活动。中国一汽集团开展了“讲廉洁、干实事、树形象”的教育,有效增强了企业党员干部的法纪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
  坚决查处国企“蛀虫”
  有专家指出,近年来国有企业人员腐败案件上升势头得到明显遏制,首要原因是纪检机关查案力度加大。
  办案人员从大量调研中发现,目前企业国有资产的流失多发生于6个重点部位和环节,即:经营决策、财务管理、重要物资的采购、工程招投标和在建项目管理、企业改组改制、股票上市、破产撤并、选人用人。近年来,又有五类案件最为易发:乱投资、乱担保、乱借款;将国企的资金、设备、生产资料暗地转移到个人或亲属所办企业;经营管理上失职、渎职;管理者贪污、侵占、挪用公款;借“改制”之名,或将企业低价出售,或半卖半送,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根据这些特点,企业纪检监察人员深挖严查,揪出了一个个腐败分子。2000年初,成立不到两个月的中央企业纪工委接到群众举报:某企业董事长擅自给个体户担保、乱开信用证,给企业造成2亿多元的损失。办案人员迅速出击,很快将该企业负责人绳之以法。
  全面推进“效能监察”
  通过效能监察,对中央企业重点工作进行监控,发现案情,促进管理,是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另一特色。
  目前许多中央企业将效能监察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之中,围绕企业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重要项目的实施、大额度资金的调度,从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企业领导关心的难点、职工群众关注的焦点、执纪监督中的弱点入手,开展效能监察,使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有了“抓手”,发挥了威力。
  在近3年来的效能监察中,纪工委开展了以清理整顿“乱投资、乱担保、乱借款”为重点的资产管理效能监察,仅2001年就组织了176家中央企业、30027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参加,仅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一家就在这项工作中查出外陷、外骗资金项目442项,收回资金5亿多元人民币。各企业还以管理中薄弱环节为重点进行效能监察,发现案情,减少损失。中国石化集团开展效能监察3年来,提出管理建议8828条,建立完善规章制度7097项,为企业节约资金30多亿元。
  加强企业管理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3年来,在中央企业工委的推动下,中央企业普遍开展了减少法人层次、实行“扁平化”管理的试点工作,对5617个四级法人实体进行了统计清理,整顿关闭了四级以下法人实体1876个,企业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监控能力增强。(附图片)
  压题照片:2002年,中央企业一汽集团销售汽车58万辆,同比增长45%。图为一汽—大众奥迪A6生产线。新华社记者 徐家军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