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中地”迎着困难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04
第12版(国际)
专栏:中非友好合作(7)

  “中地”迎着困难走
  本报驻科特迪瓦记者 赵章云
  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简称“中地公司”)是一家在非洲地区经营成果显著的中国海外工程企业,但自1998年10月在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设立经理部后却时运不佳,先逢政变,后遇兵变,处于连续不断动乱和战争的环境之中。特别是去年9月以来,许多外国工程公司不是倒闭,就是撤离或停业,而仅有10名工作人员的中地公司经理部,在艰难境况中拓展进取,业务从单一的打井到发展目前的公路、农业水利、城乡供水等领域。
  中地公司在海外所从事的主要业务是承包工程项目。在进入科特迪瓦承包市场之初,由于当地政府不了解这一家中国公司,有关当局甚至认为该公司没有施工经验。经过多方努力,中地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介绍自己,逐步让科特迪瓦政府有关部门熟悉和了解公司的信誉和实力,终于打开了参与当地项目投标的局面。
  然而,要想进入过去一直由西方公司垄断的科特迪瓦承包工程市场仍然困难重重。为了进入这个国家的市场,中地公司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并以合理的报价,选择当时“非洲开发银行”投资的900口水井的项目而一举中标。由于打井是中地公司的擅长项目,一年半的工程期仅一年便完工,无论是施工设备和程序,还是技术和速度,都可以同长期在这个国家经营的其他国家公司相媲美。打井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地点大多在偏僻落后的农村或山区。中地公司的人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吃住就在工地。
  第一项工程的出色业绩,不仅改变了科特迪瓦官方和民间对中国公司的的看法和态度,也为公司自身开拓新业务赢得了市场。当地有一个主管局长原来持反对中国公司参与打井工程项目的态度,当他视察中地公司的施工现场后,感到非常满意,高兴地与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在工地吃饭。从此中地公司再也没有遇到投标方面的阻力,有关当局有时甚至主动邀请中地公司参加某个项目的投标。中地公司的名气传播开了,牌子打出去了,不仅在科特迪瓦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并逐步打开了邻国加纳的市场。
  经过一场激烈竞争,中地公司增强了在非洲国家开拓业务的信心,锻炼了队伍,取得了经验。特别是去年科特迪瓦发生兵变之后,中地公司面对困难不等不靠,主动寻找市场,积极捕捉商机。他们认为,在非洲只有干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工程项目才能避免风险,还要实施经营多样化策略,不能采取“单打一”的做法,如打井是比较单一的项目,而且周期性极强,他们就在淡季选择农田水利、修土路等项目。中地公司始终不渝地坚持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让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以保证公司所从事的每一项工程达到优质。
  几年来,尽管科特迪瓦处于内战状态,局势动荡不安,经济形势十分困难,但中地公司的工程业务不断获得新的进展,营业账目既没有坏账、呆账,也没有出现工程款项被拖欠的现象。中地公司综合分析科特迪瓦的情况后认为,这个国家的承包工程市场潜力巨大,但中国公司所占市场份额还十分有限。他们将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争取更大的成就。
  (本报阿比让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