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笑声何须人为制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4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笑声何须人为制造
王宏魁
近日观看室内剧《东北一家人》,发现“笑声”实在太多。人物说不了三五句话,电视机中便有“观众”哄然大笑,制造气氛。几句很肤浅、很平常、甚至很粗俗的台词,如“卖酒水兑水,死了对不起鬼”,演员用夸张的语调配以夸张的表情说出来,“造笑观众”便笑成一片,让人感觉笑得莫明其妙,笑得浅薄。
  剧中有几位喜剧演员名气不小,可是表演矫揉造作,经常因为小事互相嘲笑、损贬,穷侃一通,人物性格简单憨厚得如同不懂事的孩子,令人实在反感。“妈呀”、“那啥”等语病当成了特色方言屡说不止。虽然演员们东北口音学得很像,但全剧毫无东北小品豪爽风趣的特色。故事情节既无生活的真实感,也无艺术的美感。
  真正的笑,应当是观众发自内心的。影视剧若是设悬念、抖包袱有水平,观众自然能笑得开怀,何须用“笑托”、“造笑导演”呢?如果认为作品引不来笑声,为使观众笑起来,那就应当在作品上多下功夫,认真琢磨观众喜闻乐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效果最好。为什么非要刻意制造笑声来自欺欺人呢?那样最多是编导人员自娱自乐、自我麻醉而已,根本出不来好效果。相声大师马三立、侯宝林,不动声色之间便使观众笑得前仰后合,靠的是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功力。艺术作品,要打动人心,凭的还是其深厚的生活底蕴,而不是包装和“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