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谁来挽住传统的背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4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谁来挽住传统的背影?
  任忆
  过完了春节七天长假,在同事间一声声“过年好”的问候中,忙碌的一年又开始了。对于这个刚刚过去的春节,大多数人的感觉是“年味”越来越淡,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春节期间的文化活动堪称是琳琅满目,精彩纷呈。但一位老北京却说:“文化活动多是多,但普通老百姓看得起吗?一张票少说也要百元左右,一家几口看一场演出,半个月的工资就没了。再说了,过去过年看的都是传统戏,像什么《打金枝》、《花为媒》、《柜中缘》等等,又便宜又喜庆。看看现在的新年演出,大部分是西洋戏,我们自己的传统艺术都到哪里去了?”
  家住外地的陈先生说:“记得小时候,过年时村村都要唱大戏,并且一唱就是好几天,全村的人都可以免费去看。很多人与其说是去看戏,倒不如说是去看人凑热闹,但现在村里组织唱戏的越来越少了。”
  在文学杂志社工作的王女士的话更值得深思,她说:“我小时候最爱看郑渊洁的童话小说《皮皮鲁与鲁西西奇遇记》,记得皮皮鲁是坐着‘钻天猴儿’上天的。那是一种专给小孩们玩儿的、威力极小的花炮,后边拖着一根植物秸秆做成的尾巴,点燃后像小火箭一样直钻天空。当时看到这一细节时,对作者的想象力真是感叹不已。但现在的孩子们看到这部童话,我想他们连知道什么是‘钻天猴儿’都不知道,因为很多城市都在搞禁放,许多供孩子们春节玩儿的小花炮在城市都看不到了。”
  春节是我们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标志。近些年来,我们追赶着世界发展的脚步,大踏步地前进着。但在飞速发展的同时,许许多多传统的东西在我们不屑的眼神中慢慢地丢失了。著名作家邓友梅说:“日本政府为保护和弘扬他们的传统艺术歌舞伎,在招待外宾时都要请他们看歌舞伎演出,不管对方看懂看不懂,他们都按传统演。这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很值得借鉴。”
  著名导演陈凯歌说:“我们在发展中不能丢失传统,离开传统我们的文化建设将无从谈起。”(附图片)
  (题图:春节长假期间的北京庙会一派喜气洋洋。本报记者杨文道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