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青海推广农村生态园建设 走出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与生态环境新路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5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青海推广农村生态园建设
  走出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与生态环境新路子
  本报西宁2月14日电 记者马应珊报道:青海省农村按照能源生态模式建设生态园,缓解了项目区缺柴少电问题,走出了一条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与生态环境的新路子。2002年,农业部肯定了青海的农村生态园建设模式,决定再拨出专项资金200余万元,把项目建设区域扩大到大通、湟源、化隆等8个县。
  根据青海农村实际情况,2001年农业部拨出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青海在互助、平安、湟中、贵德等4个县和西宁市城北区实施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方案,即把猪舍、厕所、沼气池、蔬菜大棚组建在一起,并与农户住宅配套建设,形成生活能源和肥料产生源。经过一年多的运作,这种农村能源生态模式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去年,互助土族自治县双树乡董家村养猪大户雷延奎家,修建了温棚养猪、沼气、种植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设施。温棚养猪出栏周期短、效益好,大量猪粪直接排到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来做饭,不但卫生、方便快捷,而且一年可节约买煤开支500多元;利用沼肥种菜,每年可少买化肥100公斤,节省开支200多元。该县台子乡下台一村30户村民建成“四位一体”温棚,运行半年多后,仅种植蔬菜一项,每户平均收入2000元,高的达3000多元。村民们高兴地说,10亩农田也比不上这半亩生态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