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营养问题困扰百姓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4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营养问题困扰百姓生活
营养“缺乏”与“过剩”,这一对看似矛盾的结论,已成为我国老百姓餐桌上的两大难题。
  《大众医学》杂志最近发起了一项关于百姓餐桌营养的调查,范围涉及全国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名营养专家。专家们认为,我国老百姓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十大营养问题分别为:肥胖、营养与心脑血管病、营养与糖尿病、营养与高脂血症、热量过剩、缺铁、中小学生的营养问题、缺钙、营养与肿瘤、膳食纤维不足。而这些营养问题均可归结为“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原因。
  营养不足:老问题尚未解决
  “尽管我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跨入或接近小康生活,但营养仍是个大问题。”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研究所葛可佑研究员认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上管理、教育、科学普及等多方面原因,使得我国老百姓的总体营养状况还存在许多问题,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疾病迅速增多。”
  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和7省、市儿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格发育情况欠佳。0—5岁的儿童,身高达不到标准的占1/3,有些西部贫困省区甚至高达一半以上;体重达不到标准的,城市儿童达5%—8%,农村儿童约为20%。
  近年来,我国儿童的体重不足改进较快,但身高不足改进较慢。总体上,我国青少年的身高低于同龄的日本人,11—14岁孩子的平均身高比日本人矮2—3厘米,有些贫困农村的男生较日本学生矮3.3—3.9厘米。专家认为,这可能与缺乏某些微量营养素有关。全国营养调查资料表明,儿童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等营养素的供给明显不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宋善俊教授指出,缺铁性贫血已成为我国最普遍的营养素缺乏病,在城乡居民患病率中,男性达10%、女性在20%以上、孕妇高达35%。
  营养失衡:新问题接踵而至
  近年来,老百姓餐桌上的消费发生了很多变化,突出表现为动物性食物及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谷类和豆类的摄入量减少。由于热量过剩,超重与肥胖率大幅度增加,导致与营养失衡有关的慢性病明显上升。
  葛可佑研究员介绍说,1982年,我国成年人体重超标的仅占6.6%,1992年上升到20.7%,目前这种增长势头还在加剧。如北京成人的超重率已达37.5%。
  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超重和肥胖的比重也在迅速增长,与10年前相比,目前我国7—18岁学生营养不足的状况并没有明显减少,而超重或肥胖却增加了两倍多,结果导致营养正常的学生比例反而下降。肥胖本身是一种慢性病,又是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胆囊病、高血脂、高血压、骨关节炎等疾病的促进因素。例如,我国糖尿病患者数在迅猛增加,1979年患病率为0.67%,1997年达3.21%,全国共有患者3850万人。因糖尿病死亡者1991年为5万人,1998年达10万人,预计到2010年可能达到38万人。
  三管齐下:改善国民营养状况
  合理摄取营养,最为重要的措施是调整一日三餐的膳食结构。中国营养学会曾制定了《中国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对如何合理调配膳食提出了建议。专家建议,我国老百姓餐桌上应增加奶类食品、豆类食品及更多的蔬菜和水果,对农村和西部人口来讲,还需适当增加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品。
  在主要食物中强化某些微量营养素,是一种大范围改善食物营养的有效手段。欧美等发达国家在面粉中强化钙、铁、维生素B1等已有数十年历史,我国的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的做法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声誉。近年来,我国在酱油中加铁预防贫血的实验也取得一定效果,目前,正计划开展在面粉中强化微量营养素的实验。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营养素在体内有一个互相平衡的关系,并非多多益善。所以,应补充膳食中比较缺乏的营养素,补充量要适当,警惕摄取某些营养素过多可能产生毒副作用。毕竟营养素补充剂不是药,不要期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张建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