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少林拳法扬扶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4
第15版(国际副刊)
专栏:

  少林拳法扬扶桑
本报驻日本记者 孙东民
多度津虽属日本香川县的小镇,却因少林寺拳法声名远播。耸立在高坡之上的蓝色琉璃瓦大屋顶、酷似西安大雁塔的少林高塔,就是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的“总本山”,构成多度津镇的一处特殊景观。
  应少林寺拳法联盟的盛情相邀,我参加了今年的“镜开式”新年活动。说起来,我与拳法联盟有些缘分:创始人宗道臣先生和现任总裁宗由贵女士首次访华时,我就曾参与接待。时隔多年重逢,宗女士热情有加,不由分说,一定要我出席新年聚会。
  “镜开式”源自日本武家社会为求武艺精进,正月十一有供奉武士盔甲、食圆镜般的“具足”饼的习俗。作为武术团体,“镜开式”成了拳法联盟最重要的新年仪式。活动之一是拳士“演武”。在演武大厅,身着“少林服”的青春少年个个精神抖擞,捉对演练,你我攻防,动静有节。拳士们演练事毕,必定向对方双手合礼,以示敬重对方。“拳禅一如”、“力爱不二”是少林寺拳法的理念,“一半为自己,一半为他人”是拳士们的幸福观。宗女士说,联盟自创立至今,拳士累计达150万之众。
  少林寺拳法联盟今年的“镜开式”名为“日中交流30周年新春恳亲会”。出席恳亲会的除了当地的社会贤达,还有中国驻大阪总领馆的代表,河南嵩山少林寺的释纪信方丈也率团前来祝贺。宗由贵总裁说:“我们少林寺拳法联盟与中国间的交流转眼间已有30年。30年前我15岁时头一次接触中国人,1975年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在与中国人的接触中喜欢上了中国,我们为与中国的交流感到自豪。中日两国的民间交流也应该与时俱进……”
  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由宗道臣祖师创建。宗道臣自幼喜武,战前来华习练拳法,先是在沈阳习白莲拳,后拜北少林义和门拳宗师文太宗为师,潜心修习少林禅武。战后宗道臣回到日本,为光大“拳禅一如”法门金刚禅,把在中国所习系统归纳,创立少林拳法,1947年在多度津设立道场,传授技艺,少林寺拳法此后兴旺发达。同时,伴随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脚步与中国少林界开展了密切交流。宗道臣先生提出,亚洲的和平来自日中友好,“没有日中友好便没有亚洲的和平;没有亚洲和平便没有世界的和平”,这一认识成了少林寺拳法联盟积极参加日中友好运动的出发点。
  1979年4月,宗道臣先生时隔44年重访嵩山少林寺,百万日本少林拳士对日中友好的热情空前高涨。1980年宗道臣先生辞世后,年仅23岁的爱女宗由贵毅然挑起总裁重担。拳法联盟的朋友视嵩山少林寺为“祖庭”,是“心灵故乡”。1995年嵩山少林建寺1500年,宗由贵率团恭贺这一佛门盛事,捐助1500万日元用于修缮鼓楼。联盟还4次募捐支援嵩山少林寺修复白衣殿壁画等文物保护事业。联盟创建40周年时,为寻求“磨练之拳打向何处”的理想境界,宗由贵总裁率少林寺代表团专程访问辽宁抚顺,参观了“万人坑”,当她看到“万人坑”内的惨状,发出了“父母虽拼命护着最爱的孩子,却挡不住日军的刺刀”的悲叹,为自己敲起心灵的警钟,决心通过具体交流,为和平友好贡献力量。
  拳法联盟虽是武术团体,但广结善缘。从上世纪80年代起,拳法联盟不仅接受中国留学生,多次发起组织过募捐等活动,支援河南省的植树计划,援助安徽、江苏、云南等地灾区,还与河南嵩山少林寺、登封市少林街道办事处合作,为建立少林寺希望小学捐款。去年9月,宗由贵再次率团访华,出席了少林寺希望小学的落成仪式。鉴于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李克强省长亲自向宗由贵女士颁发“黄河友谊奖”。
  高耸在联盟总部的少林雁塔,是日本少林拳士与“祖庭”少林交流的象征。上有赵朴老的题诗:“蓬莱山上现嵩山,万古千秋兄弟亲,雁塔名标豪杰士,少林拳法达摩禅。”(附图片)
  上图为少年拳士在演练少林禅武。孙东民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