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阅读
  • 0回复

咖啡迎宾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4
第15版(国际副刊)
专栏:海外风情

  咖啡迎宾朋
  本报记者 黄泽全
  众所周知,咖啡是蜚声世界的饮料。然而,咖啡原产于何地,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我到埃塞俄比亚采访,才得知这个国家原来是世界上咖啡的最早产地,并且听到当地许多有关咖啡的故事。何年发现咖啡、何时学会加工并制作咖啡茶,在当地没有找到文字记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公元15世纪前后,咖啡开始从埃塞俄比亚向西传到苏丹、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向东传到也门和阿拉伯半岛,最后越洋到达美洲大陆,使巴西等国成为举世闻名的咖啡生产国。
  埃塞俄比亚的咖啡素以品质独特而著称,被称之为“高原咖啡”。这是因为该国高原地区充足的雨水、适宜的温度、肥沃的土壤和合适的海拔高度,为咖啡树生长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埃塞俄比亚咖啡的独特之处在于,气味芳香,口感丰厚,口味甘甜,尤其是有一股酒香的味道在嘴里经久不散。今天的埃塞俄比亚,不仅是非洲的咖啡生产大国之一,而且当地许多风俗习惯都与咖啡有着联系,现场制作咖啡茶招待来自远方的宾朋,便是一种传统的待客礼仪。
  在非洲,埃塞俄比亚是仅次于埃及而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埃塞俄比亚人出于对中国古老文化的崇敬和对埃中两国传统友谊的赞颂,他们见到中国人总是感到格外亲切。我在埃塞俄比亚时,两次享受现场制作咖啡茶招待的礼遇,想起来仍然对那种充满浓厚民族传统的咖啡文化氛围回味无穷。
  前些日子,我们在埃塞俄比亚出席外交部的宴请活动,路过宴会厅旁边的客厅时,看见里面摆着炭炉、炒锅、茶几、茶盅等制作咖啡的器具,周围摆有一圈小木椅,地上铺有薄薄一层烘托舒心气氛的新鲜青草。宴会结束后我们进入客厅,一位身着白色镶有醒目花边长裙的少妇,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进来,向每一位客人弯腰鞠躬表示欢迎。
  我们落座后,少妇默默地坐到火炉旁,将火炉的木炭点燃,一边往炉子里添加木炭,一边往炭火里撒一些金黄色的“乳香”,缕缕青烟腾起,满室飘逸着沁人肺腑的清香。随后她把一只浅底锅放在炭火炉子上,将洗净后的深红色咖啡豆倒进锅里,手持一把小铁铲不停地翻炒。我们一边交谈一边欣赏少妇炒咖啡豆。当咖啡豆炒到一定火候,少妇取出几粒放在一个盘子里,请每一位客人看一看咖啡豆的颜色,嗅一嗅咖啡豆的清香。当听到客人交口称赞时,少妇将炒好的咖啡豆倒入一个石臼,用一个长把小锤有节奏地舂捣,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不大一会儿工夫,少妇将捣碎的咖啡豆倒入一只小口大肚的铜壶,加入滚开的水,放到火炉上煮。大约15分钟,铜壶里冒出一股浓浓的咖啡香味。此时,少妇将煮好的咖啡从一只漏勺里倒入一只只白色小瓷杯,送到客人面前,请客人自取,并根据个人喜好添加白糖。这是当地名叫“阿保勒”的第一道咖啡茶。接着,少妇往铜壶里继续加水,煮名叫“塔拉”的第二道咖啡茶,最后煮名叫“巴拉克”的第三道咖啡茶。咖啡茶的味道一道比一道淡,然而现场的气氛却越来越浓厚。客人边品尝咖啡茶,边嚼食爆玉米、炒花生或炒红豆等,无拘无束地说话、聊天,气氛友好温馨,宾主感情交融。
  按照当地习俗,我们饮过第三道咖啡茶后便起身告辞,向热情的主人再三表示感谢。(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