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倾听历史中“真”的声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5
第7版(大地·文艺评论)
专栏:

  倾听历史中“真”的声音
  童道明
  20集电视连续剧《彭真》很有创意。在影视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中,它第一次以人物传记片的形式,全景地再现从迎接新中国诞生直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观看这部电视剧,我们在怀着一种激情与感慨重温共和国的历史风云的同时,感悟到了电视剧主人公彭真的历史性功绩和人格魅力。
  彭真的功绩是多方面的,电视剧的确也对他的多方面的功绩作了展示,但编导还是抓住了其中的重中之重——彭真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性贡献,并把他对民主与法制的执着的坚持,与他的人生理想与人格魅力贯通起来,成为本剧的一条贯穿性的人物性格史和情节发展线。
  这样,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在表现晋察冀时期的彭真时,编导要特意展示彭真1940年陪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参观一个村民民主选举会的现场;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在表现北京市长任上的政绩时,编导要特别让我们注意彭真是“街道居民委员会”这一居民自治组织形式的最早设计人;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民主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句话成了电视剧里彭真的口头禅;我们就知道,为什么编导要再三强调电视剧主人公对自己名字里的这个“真”字情有独钟;我们就知道为什么电视剧编导要用那么多的篇幅来展现彭真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各项立法工作过程中的殚思极虑……到了电视剧的最后,一句精彩的画外音水到渠成地流淌了出来:“‘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人人平等’这两句话是彭真对历史与未来作出的交代。”听着这句话外音,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彭真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沉甸甸的分量。
  说到电视剧《彭真》的成功,还不能不提到两位扮演彭真的主要演员的成功表演,特别是扮演中青年彭真的吴卫东非常自然和充实的表演,为塑造革命历史人物的演员创作开拓了一条新路。因为在这个创作课题上,主流的做法是强调形似的形似优先原则,所以才有为数不少的所谓“特型演员”的存在。但吴卫东从神似入手,待到真正进入彭真的内心世界,获得“我就是”的信念之后,观众也就能通过演员的自然而酣畅地传达人物精神世界的表演,承认和接受了演员的神形兼备的自我感觉。把从神似出发走向神形兼备的创作之路走通了,我们的塑造革命历史人物的演员创作路子也就走宽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