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十六大精神进山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6
第2版(要闻)
专栏:

  十六大精神进山村
本报记者 宣宇才
2月14日下午,在高黎贡山下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双奎村,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和双奎村党支部书记胡兴中兴致勃勃地探讨着致富之路。
  “你是如何从本地实际出发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白恩培问。
  “走到哪里都宣讲十六大精神。在村里,帮助山上100多户村民搬到山下,解决了水、电、沼气池问题。”胡兴中爽快地回答。
  “好,一定要让十六大精神深入人心。”白恩培指着眼前的几座山说:“人搬下来了,仅能解决温饱,还要尽快富起来。是否可以用扶贫资金在山下集中建一个良种仔猪培育基地,为村民提供良种商品猪?一年后,等村民把猪卖掉,再把扶贫资金还回来,实现良性循环。您看这个想法怎样?”
  “您和我们想到一块了!”胡兴中递给白恩培一份本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高兴地说:“通过组织村里干部群众学习十六大报告,大家都感到,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的机遇,改变思路求发展,在山头利用1万多亩天然草场发展以山羊为主的养殖业,在山腰种植漆树为主的经济林果,在山脚靠怒江边的地方发展养猪为主的庭院经济。”
  两位书记认真梳理着双奎村经济发展思路。最后,白恩培语重心长地勉励胡兴中:“双奎村尚有205人没有解决温饱,他们不脱贫,云南无法全面奔小康。我们要牢记‘两个务必’,艰苦奋斗,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