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阅读
  • 0回复

把健康真正送到农村——访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1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把健康真正送到农村
——访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
本报记者 王淑军
农民健康是否有保障,事关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等三部委《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再次引起全社会对农民健康的关注。那么在当前仍有不少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农村卫生工作?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关注农民健康、做好农村卫生工作是今年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当前的形势看要重视以下几方面。
  合作医疗制度:经费管理是关键
  制定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需要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要充分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其中合作医疗的经费管理是各方面都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甚至可以说这是关系到整个合作医疗制度成败的问题。如何制定和完善合理、透明的资金使用办法,防止出现资金不合理使用或被挪用、浪费等现象;同时,要加强对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监督,包括政府部门的监督、农民群众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等,都需要在试点前筹划,在运转实践中完善。一旦建立了农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就会成为群众关注的重点,对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重视对医疗服务的规范和管理问题,特别是要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对于一定时期内没有接受医疗服务的农民进行健康体检。
  王陇德认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定要注意设计好符合当前各地实际的、切实可行的一套新的管理、监督与工作制度,同时要防止在开始阶段出现一味地追求数量、一哄而上的局面。
  公共卫生工作:杜绝传染病漏报现象
  农村卫生工作责任重大,然而目前一些地方,公共卫生问题尚未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经常是问题发生后才意识到严重性。王陇德说,近年来,有些地方传染病的漏报情况非常严重,有些地方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出现大面积的空白人群,给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埋下隐患。疾病监测工作也有待加强,当前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很难反映发病的真实情况,不利于有关政策的制定和疫情的及早发现和控制,各地对此要重视起来,保证相应的经费,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在农村,做好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的日常工作主要依靠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要引导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预防保健工作上来。现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这项工作得不到补助经费的问题比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儿童计划免疫等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各地要定期对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经费落实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乡卫生院改革:年内完成上收到县
  谈到乡镇卫生院改革,王陇德强调目前的主要任务,一是做好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上收到县级管理工作,力争年内完成。二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开展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有条件的地方年内要启动卫生院长的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工作,推进以分配制度为重点的卫生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尽快逐步转岗分流富余人员和清退在技术工作岗位的非技术人员。三是在政府办好每乡一所乡镇卫生院的基础上,调整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和结构,对于富余的卫生院可以实行转制和转向。
  卫生支农:为贫困地区配巡回医疗车
  目前,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比较艰苦,许多群众不能及时得到必需的医疗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差距不断拉大。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王陇德对此强调,首先,做好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是城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要行动起来。其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组织工作,支援期间每年要帮助受援单位建立一套规章制度,开展一项新业务,免费培训开展新业务的人员等。第三,受援地方要做好配合协助工作。为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巡回医疗活动,国家从国债资金中拿出专项经费配备巡回医疗车,而这需要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事先把需要重点诊治的病人组织好,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