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田园诗境 村野心灵——黄永厚其人其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6
第4版(大地·美术世界)
专栏:名家在线

  田园诗境 村野心灵
  ——黄永厚其人其画
  文等
  我与老画家黄永厚只有两次接触,却为他身上和画上洋溢的一种美而着迷。
  一次,与永厚先生一同参加赴东北某市的文化考察团。最后一天安排参观,永厚先生执意留在宾馆里画了好几幅画,送给东道主。他觉得,白吃白住、甩手就走说不过去。考察过程中,每次吃饭,大家要么很少说话,要么就说得体的话。永厚先生却是兴之所至,想到什么说什么,没有城府、世故,不擅“辞令”,说出来的话就像拉家常,立时产生调剂效能,使大家一下子从角色化的饭桌舞台上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回到北京后,我去拜访他。他住得很远,在京郊通州的一个普通单元楼里。永厚先生给我们看了许多画作,看了他的书房。他从这个屋走到那个屋,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拿那个,丝毫没一点很有声望的老人应该摆的谱儿。那些德高望重的文化人,一般都很安静、很严肃,保持着一种过来人的平和,无声无息地往那里一坐,就让你肃然起敬。但眼前的黄永厚先生却多动多言。他展示他的画的时候,抱来一大堆,往地上一铺,掸一掸伸展开来,拿掉上面一张,再拿掉上面一张,有些地摊化地把许多令人惊讶的佳作给展览了,很农村,很民间。
后来,永厚先生给我寄来了他的著作。我开始读他的书,读他的画,琢磨他这个人。他确实有着不一样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美。在湖南长沙出差的时候,我突然心生一个念头,去他的老家湘西,从那儿开始读他。我沿着湘西的街巷、山岸边去探访每个有特色的民居、店铺、校园,漫无目标却又执着地想为黄永厚身上残留的人性美解密。湘西人对黄永厚及其兄长黄永玉是有口皆碑的,都以黄家为荣,甚至很多店铺里还广告性地贴着黄家成员照片。谈起远在他乡的黄永厚,老乡们对他的评价浓缩为三个字:“大好人”。
那天,凤凰古城下着小雨,山峦在雨雾中隐隐地划出一个轮廓,把天色分成不规则的两半。泥土的味道从石板路上缝隙间散发出来;远处的菜园有菜农在打理;鸟站在枝头,缩着脖子;小船在清澈的河中间缓缓地划动着……一幅田园诗般的景象蓦然出现在我的眼前。我马上找到了结论,马上把这美和一个人的名字画上了一个等号。等号的那头就是“黄永厚”。我感到,黄永厚其人其画充满着田园诗境的美。
这种美化作了他作品的书卷气。他的画,是规规矩矩画在宣纸上的画,没发现用水粉颜料、吹风机、排笔、揉搓等辅助手段与技巧,很本分,很原始,让人仅仅想到算盘、农具、蜡烛等事物,又浸透着书卷之气。运笔着色没有华贵,却有一种粗率,这“粗率”则代表着手工感、作坊味。在现代信息的传播条件下,看惯了电脑图,看惯了那些鲜艳、轻浮、漂亮、工巧、雷同的色形,对黄永厚的作品一定会有返璞归真的印象。
黄永厚作品的美还在于人情味。作品如同他的为人充满了童稚。画面中间尽管不表现人,你也能看到“人”的痕迹,是那个性情与主观意志鲜明的作者自己。他表现的人并非成熟到世故油滑阶段的人,而是没有异化的人,是人之初的人,同时也是超越庸常的纯粹而干净的人。他画山水、花鸟、人物,并没有严格的分界、苑囿,这些被职业画家瓜分的领地,并不为黄永厚承认主权。他的“人”于是在花鸟山水中间穿行。他笔下的物象,都有一个自由的灵魂在主持。更多的时候,画面还会流露一种侠义之气,豪爽、坦荡、响当当的男人气概。黄永厚艺术的另一个特点是充满了古韵。出生于书香门第的黄永厚,像其他家庭成员一样,熟悉中国文化,其知识结构的优势是国学。他的诗书画修养厚而深。他的绘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人之画,处处埋伏着典故、成语。历史信息,像元素和视觉零件一样被他信手拈来。古诗词楔入他的画面之中,有机地形成了形象构件,真正做到了诗书画一体,充满了中国特质和东方气派。
黄永厚的中国画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和风格,书法和绘画浑然一体。他的笔墨酣畅、流利,色彩斑斓,意象粗放,你能在整个画里感觉到神清气爽。有时候,永厚先生也把漫画的因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但其作品中主要的美的元素,还在于真挚、真诚、坦荡、尽情,较少伪饰,没有隐瞒,笔之所至便是情之所至。他以画倾诉,因忘我而出神入画,这境界能让你想到某处山峦,某处河边,清澈而纯净。他酣畅淋漓地运笔,有时候看不出章法,而没有章法却使他完成了对程式的革命。他的画总体显得不经意而芜杂如野草地,虽然杂草丛生,却十分生态化,他身体力行地为中国绘画保留了濒临灭绝的一大个性物种。他的画,远离城市喧嚣、人际冷漠。他的画,力除势利之气,商业动机接近零,画作随便送人。他的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画面文字多,画中寓意内涵丰富,大有看头。他在画里絮絮叨叨,像湍急的小溪流过石堆,溅起浪花,在法则与程式前无拘无束,乃因他葆有村野的心灵自由。他超于平俗,正在制造大器。他的作品境界毗邻儿童心地,清新爽朗,是一种较少污染,较少尾气与可悬浮颗粒物的境界。面对黄永厚先生的画,仿佛能嗅到泥土之香,或是雨水夹杂着牛粪的味道,这一切都在簇拥一种田园诗境的再现。(附图片)
郑板桥(中国画) 黄永厚
周济夫《金缕曲》词意(中国画)黄永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