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消灭曾经肆虐的牛瘟,挽救成千上万马匹的生命……如今,他和同伴们研制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疫苗,又给艾滋病预防带来希望——沈荣显:牵动世界目光的老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7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人物

  消灭曾经肆虐的牛瘟,挽救成千上万马匹的生命……如今,他和同伴们研制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疫苗,又给艾滋病预防带来希望——
沈荣显:牵动世界目光的老人
  本报记者 汪波
  2002年底,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哈尔滨召开。沈荣显院士成为黑龙江历史上第一位“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重奖50万元人民币。
  1998年初,海外各大媒体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中国专家从十分相似的马烈性传染病入手,使艾滋病疫苗的研究面临突破。”沈老牵动了世界的目光。
  他与牛、马、羊、猪、鸡结下了不解之缘,和同伴们一起成功研制牛瘟疫苗,消灭了中国大地上的牛瘟
  1948年东北解放后,沈荣显自愿来到设在哈尔滨的东北农业部家畜防疫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前身)工作。自此,沈荣显与牛、马、羊、猪、鸡结下了不解之缘。
  沈荣显一到防疫所,就参加了牛瘟疫苗的课题组。当时,东北农村牛瘟肆虐,大批耕牛接连死亡。靠着几支注射器、手工乳钵器和简单的显微镜,沈荣显和同伴一起向牛瘟宣战。疫苗相继研制成功,到1953年,这场席卷东北、华北的牛瘟终于被消灭了。同年3月,沈荣显受农业部派遣,带着新研制的疫苗,登上了青藏高原,向牦牛牛瘟宣战。到1956年,蒙古牛、朝鲜牛、牦牛的牛瘟病被彻底制服了。至此,中国大地消灭了牛瘟。
  他和同伴们成功研制了马传染性贫血病疫苗,十年间共为国家挽回65亿元的经济损失
  马传染性贫血病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有极高的致死率,一直是困扰世界养马业最严重的传染病。国外有学者曾预言,其慢病毒病无法免疫。
  沈荣显知难而上。他和同伴们一道,靠集体的智慧和千百次实践,率先在国际上成功研制出了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疫苗。这是慢病毒疫苗研究史上的一座丰碑。至此,慢病毒病不能免疫的理论不攻自破。
  迄今为止,这一疫苗仍然是世界上预防马传染性贫血病的最有效疫苗。据农业部统计,该疫苗的应用在10年间共为国家挽回65亿元的经济损失。
  1983年,国际马传染性贫血病学术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同年,美国兽医协会邀请沈荣显出席了本应只有美国人参加的在纽约召开的第120届兽医年会。国外学者惊叹:“中国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疫苗将会挽救成千上万匹马的生命。”
  马传染性贫血病疫苗的研制成功,给艾滋病预防带来希望。他说:“我最大的心愿是,推动人类攻克艾滋病的科研进程……”
  艾滋病病毒在1984年被发现后,科学家就开始艾滋病疫苗的研究。现在,越来越多的病毒学家认为,先寻找一个已经成功的同类病毒疫苗——马传染性贫血病疫苗,深入研究其免疫保护机制等,然后再将其原理应用于指导艾滋病疫苗的研究,是一条更全面、更科学和更稳妥的路线。
  马传染性贫血病疫苗蕴含着关于慢病毒——艾滋病病毒免疫保护机制的重要信息,在国际上备受关注。这些重要信息已经通过疫苗株分子克隆在动物上得到验证。马传染性贫血病疫苗的研制成功,使艾滋病疫苗等的研究成为可能。美国《纽约时报》曾以大篇幅报道:“中国马传染性贫血病疫苗的研制成功,给艾滋病预防带来希望。”
  讲到这里,沈老停了下来,他对记者说,这是100多名科学家经过20多年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要突出我个人。
  1997年初,在沈荣显院士的推动下,哈兽研所与美国、荷兰等三国四方达成了一项国际合作研究协议,这一举措不仅为艾滋病减毒疫苗提供了动物模型,而且为促进马传染性贫血病减毒疫苗推向世界创造了条件。
  1999年初,哈兽研所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艾滋病参比研究室,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分子生物学的合作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
“荣誉只代表过去,说白了是虚的东西。现在重要的是要干点实事。我最大的心愿是,加快人类攻克艾滋病的科研进程,倾自己毕生所学,为我国的兽医领域培养高层次人才。”沈老动情地说。
  沈荣显小传
沈荣显,1923年生,辽宁省辽阳县人。我国著名动物  病毒及免疫学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是我国兽医科学界惟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2001年,中国工程院与中国科协联合推选“20世纪我国工程科技伟大成就”,其中在畜禽水产养殖技术的疾病防治方面评选出的四大重要家畜疫病疫苗,他主持了一项,参与了两项。(附图片)
  沈荣显正在做病毒分析实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