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污染面积下降 海水赤潮减少 渤海环境质量初步好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7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污染面积下降 海水赤潮减少
渤海环境质量初步好转
  本报北京2月16日讯 记者卢新宁从国家环保总局获悉:一度污染严重的渤海经治理之后,海域水质得到一定改善。2002年的近岸海域质量监测数据显示,渤海海域四类和超四类海水面积较2001年减少610平方公里,赤潮面积减少3400平方公里,一年内未发生大规模赤潮。渤海海域环境质量出现初步好转的趋势。
  无机氮含量是海水受污状况的重要依据。数据表明,去年渤海海水中无机氮平均含量有可喜改善,辽宁海域由2001年四类标准上升为一类;河北、山东分别保持一类标准,天津维持二类标准。渤海海水中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有所下降,辽宁、山东海域分别保持了一类标准,天津和河北海域分别由2001年的0.014mg/L、0.027mg/L下降为0.008mg/L、0.016mg/L。赤潮面积为600平方公里,比2001年的4000平方公里有较大范围的回落。
  据国家环保总局介绍,渤海环境质量的好转起源于1998年启动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以陆上污染源治理为突破口,对渤海的重点控制海域、重点河口和重点控制污染物进行综合防治。计划在天津、河北、辽宁、山东环渤海四省市实施后,大大减轻了渤海的环境压力。
  四省市为使渤海早成“碧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去年仅用于城市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的投入就达27亿元。一年建成污水处理厂13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6.12万吨/日。在对重点污染点源治理达标的同时,各地政府还从生态环境质量入手,积极推进各类非点源控制的生态建设项目,如生态农业、海岸生态隔离带、自然保护区等,已建成26个,在建59个。四省市实现了2002年环渤海十三市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用品计划,有效地削减了含磷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