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别忘了我们的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7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编辑点评

  别忘了我们的根
  江夏
  春节长假过后,但凡见到从乡村回来的同事、同行,都要问问他们回家的感受,大家的故乡天南地北,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风土人情各异,各家有各家的小日子,喜怒哀乐,冷暖自知。有的说起来眉飞色舞,觉得过年还是农村热闹;有的代之以一声叹息,说农民实在太不容易……三位回乡过年的记者,用朴实生动的文字,记述了他们的所见所感,从不同的侧面描摹了农村社会的现状,也寄托了对家乡的一片深情。
  无论是二叔、堂弟,还是加法、学平们,都在奔着更好的日子,尽管碰过壁,挨过憋,但是他们都没有停下脚步,二叔换了多少营生,想了多少办法,从村里一步一步走进城镇;少时的同学,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从高考落榜的农村青年,出落成闻名乡里的企业家;堂弟和表哥们,尽管还有诸多无奈,但是毕竟家里有百余袋粮食垫底,使他们可以走出一亩三分地,到外面去闯荡世界……靠着政策的宽松,靠着农民的坚忍和聪慧,他们顽强地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可是,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相比,农村的变化还是太慢了,家乡的路还是那么窄,家里几年没添什么新大件了,乡亲们手里没有多少现金,乡邻们还在抱怨负担重,收费多,粮价太低,孩子上不起学……这也是探亲归来的同事们最忧心的。
  农民是我们国家人数最多的庞大群体,至多上溯几代,我们的祖先都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谈不到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这并不是空洞的大道理。如果乡村凋敝,农业没有发展后劲,农民没有消费能力,工业品市场就很狭小,社会就难以安定,城市也不会有长久的繁荣,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半身不遂”,失去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
  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农村,关注与我们血脉相连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对他们的难处,给以实实在在的帮助。只有根系发达,才能枝繁叶茂。什么时候,也别忘了我们的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