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东软集团年销售额已逾18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软件企业,回顾发展之路,总裁刘积仁说——东软:“寄生”的企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7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东软集团年销售额已逾18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软件企业,回顾发展之路,总裁刘积仁说——
东软:“寄生”的企业
  本报记者 冉永平
  东软集团目前在国内纯软件企业中规模最大,年销售收入逾18亿元,员工超过5000人。这样的规模在我国软件业属凤毛麟角。据统计,国内3000多家注册软件企业绝大多数是50人以下的小企业,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寥寥无几。
  东软为何能在众多软件企业中脱颖而出?东软集团总裁刘积仁说,软件企业其实是服务业,你的产品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只有客户从你的产品中获得价值,你才能实现价值。因此作个形象的比喻,软件企业应该是“寄生的企业”,必须依附于其他行业才能生存。
  服务是第一要旨
  乍一听,寄生、依附似乎不是一个光彩的词。但是,细想想,其实IT行业与传统产业还真是这样的关系。IT行业掌握着高新技术,但是这个技术只有应用才能发挥效益。没有应用,再好的技术也是零,最终也会老死闺中。因此,IT行业要生存、发展,必须同传统产业结合,走服务的道路。
  刘积仁说,东软之所以发展得比别人快些,就是比别人早悟到了结合、服务的真谛。前些年网络泡沫让人不切实际,认为IT行业理所当然就是一个高利润、高附加值的行业,许多人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网络也好、软件也好,本身带不来财富,只有走应用道路,扎扎实实地为别的行业服务,你的价值才能体现。
  东软一开始就没去热炒概念,而是选择了脚踏实地的服务道路,服务于其他企业、其他行业。东软几年来开发出了数十种行业应用软件、中间件和嵌入式软件,产品已经遍及电信、电力、家电、船舶、轻工以及金融、保险、税务、教育等诸多行业,服务的企业多达四五千家。
  刘积仁说,一提软件企业人们就会想到微软,想到它的WINDOWS产品。其实软件的市场比我们看到的终端市场广阔得多。如果一个企业仅仅走面向个人用户的道路,路会越走越窄。今天软件几乎已渗透到所有领域,几乎所有电子技术产品中都有软件产品存在。随着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外包已成为趋势。因此,软件企业必须在结合上下功夫,寄生、依附到其他行业体内,为其他产业服务,这样路就会越走越宽。
  从结合到融合
  IT产品特别是软件产品,虽然要依附、寄生于其他行业才能体现出价值,但是,这些技术本身对这些产业又会产生巨大的提升、改造作用。一旦和传统产业结合,又确实给传统产业带来效率、效益时,就谁也离不开谁了,结合就成为真正的融合。到了这一地步,软件企业就会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刘积仁说,没有一个行业像IT、像软件行业一样,会和客户结合得如此紧密。比如,我们给海尔集团提供了售后服务管理系统,海尔全国的售后服务数据都在我们的软件平台上跑,很难再换其他的系统。因此,我们一旦和客户合作,这种合作就会很长久,客户会对你产生依赖。这方面深度结合的成功典范是IBM公司,据说IBM的软件服务类收入占到企业总收入的60%左右,IBM的软件工程师是在客户那里上班的。
  “一个软件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达到IBM这样的境界。”刘积仁说。我们和海尔也是这样,海尔全国有多少个售后服务中心,我们也就有多少个服务站,那里必须有我们的软件工程师,他们也是为海尔专门服务的。当然,能提供这样深度服务的前提,是你的产品一定要给用户带来好处,能提高客户的效益。这也要求我们的软件工程师必须熟悉客户的行业特点,甚至要成为那个行业的专家。比如我们开发电力软件的人员,必须深入了解电力行业的特点,包括行业政策、行业走势等等。一个软件企业如果真正和一个产业结合甚至融合,由于客户对你的依赖,你可能终生会为它服务。“东软目前40%的收入来自老客户。”刘积仁说。
  东软的发展说明了这样一点,信息技术带动传统产业是双向、互动的,掌握信息技术的企业在为其他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自己也实现了价值。而且给对方带来的价值越大,自身的发展也就越快。我国有3000多家注册软件企业,而传统产业的企业数万家,对于3000多家软件企业而言,这个舞台是广阔的。重要的就在于拓展思路,在结合、融合上下功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