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新疆奇台农民因信息不灵错失2000多万元 啤酒大麦有价无货 市场信息谁来传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8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新疆奇台农民因信息不灵错失2000多万元
啤酒大麦有价无货 市场信息谁来传递
  本报记者 王慧敏
  农产品只要结构优化,就能卖出好价钱吗?不一定。新疆奇台县的农民在从原先的种植“老三篇”——小麦、玉米、棉花,转向种优质啤酒大麦,虽说今年市场行情出奇的好,但眼下他们并没有卖出好价。
  前几年,啤酒大麦每公斤也就1.2元左右,目前则涨到了1.4—1.5元。遗憾的是,尽管这价位噌噌往上涨,可大部分农民手头没货了——早在去年啤酒大麦收获不久,很多人早早就以每公斤七八毛钱的价格出手了。
  “唉!后悔死了。”半截沟镇农民王大为一见记者,就连连叫苦。他说:“前几年,价格噌噌往下掉,弄得大家都怕了。去年啤酒大麦收获后,有人要咱就卖。”
  七户乡农民马鲁奇告诉记者:“去年收获后,我曾问过乡上的干部,价格会不会比前几年高?干部说,他也弄不清楚。我想连干部都不知道,市场一定不会有起色。”
  奇台县是新疆种植结构调整起步比较早的县。1996年,全县啤酒大麦曾发展到了25万亩。可啤酒大麦行情一路看跌,价格从1995年的每公斤2.1元跌至2001的不足0.8元。
  其实,2002年—2003年度的啤酒大麦市场早有信息披露:啤酒大麦主要出口国加拿大受灾;澳大利亚啤酒大麦面积大量减少,其产量比上一年至少减少40%以上;另一个啤酒大麦主产区欧盟15国出口量也只能保持以前的水平。像我们这样50%以上的啤酒大麦原料依靠进口的国家,在遭遇啤酒大麦全球性短缺面前,其产品的紧俏和价格的上涨应该是在意料之中的事。可这些信息谁来告诉农民呢?
  去年,奇台县共种植12万多亩啤酒大麦,总产约2000多万公斤。县里一位领导痛惜地说,去年全县农民至少损失2000多万元。
  奇台县啤酒大麦的遭遇启示人们: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决不只是种什么、不种什么,或是什么种多、什么种少的问题。加强市场的预测,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培育中介机构,引导农民合理地规避市场风险,也该是结构调整的题中应有之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