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2月17日,北京奥组委各部的办公室迎来了42位新人,他们都是奥组委首批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工作人员。 “新鲜血液”流进奥组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2-18
第8版(体育)
专栏:

  2月17日,北京奥组委各部的办公室迎来了42位新人,他们都是奥组委首批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工作人员。
  “新鲜血液”流进奥组委
本报记者 陈晨曦
  2月17日上午,北京奥组委工程部规划设计处的陈靖远与同事一道赶赴北京农业大学。在那里,他就北京奥运会摔跤馆的规划建设与有关方面进行了谈判。
  其实,陈靖远在北京奥组委还是张新面孔。2月17日,北京奥组委各部的办公室一共迎来了42位新人,他们都是奥组委首批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工作人员。经过3天的培训,这些新面孔终于正式走上了工作岗位。一时间,北京奥组委的各个办公室也显得更加热闹和忙碌,与陈靖远一样,这些“新鲜血液”也马上投入到了工作中。
  “我感觉没有想象的那么紧张。”对于首日的工作,陈靖远一脸的轻松。“今天主要是落实一些诸如电脑之类的工作用品,对于这里的工作环境,我会逐步适应。”话虽这样说,但在办公室里很难见到忙碌的陈靖远有片刻的休息。
  奥组委此次招聘的工作人员,有不少海外留学人员,而陈靖远就是其中一员。26岁时,陈靖远东渡扶桑,在东京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此后又在那里工作生活,一呆就是14年。那段时间,陈靖远很少回国,对于北京这十几年的变化,他深有感触:“北京的变化真是很大,尤其在交通方面,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有时在大街上都觉得‘找不着北’了。”
  日新月异的北京现代化建设让陈靖远找到了施展才华的新天地,40岁的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日本,加入到竞争异常激烈的奥组委应聘者行列。“我觉得离开日本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中国正在高速发展,我感到在这里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终落户奥组委规划设计处的陈靖远表示,他目前的工作主要是就奥运场馆的规划修建与有关方面进行谈判,从而保证北京奥运会的各个场馆具有一流的功能和安全保证。陈靖远表示,体育场馆的建设不同于其他建筑,对于设计施工有其特殊的要求。同时,在奥运会结束后,这些场馆要能继续为北京市民服务。因此,奥组委工程部已经对奥运场馆的布局进行了一些调整,陈靖远说:“我们将一些场馆放置在大学校园内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比如计划将摔跤馆放在农大。接下来,我们还要对在北京大学建设乒乓球馆的事情与有关方面进行谈判……”刚刚走上新工作岗位的陈靖远,正在逐渐进入角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